继
关于在外上市企业回到A股
我们接触到的已经在国外上市的企业,有忧虑说会不会又找到一个性格不同的,但同样管得很多的“婆婆”。现在沪港通、深港通已经能让香港上市的公司沾到些A股的光。其实如果监管层让企业知道,是帮助企业,鼓励支持他的创新发展,在外的尤其是美股上市企业是很愿意回来的。
关于互联网金融产品
很多东西没想透,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到后来水越来越深,石头都摸不到了,只能凭着感觉游。
金融毕竟不是一个游戏,本质是严肃和严谨的体系。金融产品是否可以具备社交化特点,像互助保险。用户对微信和QQ占用使用时间占到使用时间的70%,互联网金融可以把买卖精确到分钟,随时连接到用户,会极大降低使用互联网金融的门槛。
远程开户目前不是100%的保险,但还是要小步快跑,结合大数据分析用户稳定性和信用度,选择一些可信度比较高的用户,再加上保险兜底。
腾讯怎么布局互联网金融
微众银行不做大额贷款,但可以找到很多贷款需求。要做有银行牌照的银行平台,更多做普通银行做不到的。
(腾讯的)券商平台目前处于内测阶段,会提供一个庞大的入口,家家券商都可以接入,但不做独家合作。现在的券商未来都应该精简营业点,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模式。包括资产配置在内运营的方式也会向互联网方式转变。
关于打车软件
腾讯投资滴滴,阿里投资快的,一开始两家还是在火拼,我们就像两个高手在输内功,让两个在前面打。一天要烧一千万到两千万,最高一天烧四千万,但是谁也不能收手,一收就前功尽弃了。最后只能坐上谈判席合并,合并了又遇到Uber从国外杀进来,他的打法更野,随时在网上自助登记,就可以把任何车变成Uber的车。好处是更大的扩大共享经济的范围,弊端就是在管理上会更松。但长期来看,还是坚信中国的“地头蛇”会更有优势,相信中国本土企业会打赢。
约租车本来在法律上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出现了供不应求,进来多少量就立即被消化,所以就进入了私家车。虽然采取了人车分离,人和车分别跟不同的公司签合同,但本质上确实还有很多私家车。
从历史的角度的消费角度,如果管理中保险和用户反馈都可以保障,比传统的管理方法更细致,为什么还会叫它黑车呢。最好是发牌照给一些运营公司,提出要求,设立门槛,按照标准纳税。目前来看,行业的发展还是向着这个趋势。出租车司机由于减少空驶率,节省油钱,是增加收入的。如果既有利益和政策法规方面得到化解,出租车司机还是会积极拥抱新的模式。
关于“互联网+”的趋势
互联网先和通信、零售等最擅长的领域结合,金融的结合也是在这两年多,以前只是网上炒股软件,当做工具,算不上互联网金融。在家电等标准类制造行业之后,服装等时尚类制造业也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看出哪些款式会是爆款,改变了新的产业结构,这是垂直类电商的趋势。
农业、地产业也开始有这样的趋势,但是现在还不够产业化,还涉及到土地流通等政策性限制,但是已经可以看到苗头。“互联网+”将从第三产业向一、二产业蔓延。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一开始都是从你搞我,我搞你开始,最后看到实际案例,达成和解,看到希望。以前运营商逼着微信收费的时候,我在机场安检被认出来,问说你们微信是不是要收费,赶紧说不收费不收费。
微信和运营商是鱼和水的关系,直到去年,运营商的心才落了地。以后电话是可以免费打,短信随便发,而依靠数据流量来作为收入。中国的网络环境还适应不了大视频在微信软件中的播放,所以嵌入一些小视频,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和运营商思维的扭转,未来会像facebook一样,嵌入播放高清晰度视频。
一些忧虑
我们把微信红包定义为:移动社交金融游戏。但金融产品要严肃得多,还是存在一些忧虑。第一,互联网性质的基金产品,本质应该是货币基金的买入和赎回,互联网公司虽然只提供平台,但其实也是为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了背书,要承担责任。但万一用户真的是以为存钱和取钱怎么办,还是要非常谨慎的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互联网证券产品,现在是牛市,多少人纷纷进场。但如果亏钱的时候,大量的人进入这个领域,会不会产生不稳定的风险。不同的导向对于产品形态和运营模式来说,会有很多大的不同,所以监管层的声音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