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地方平台再融资压力的不断加大,近期,信息披露要求相对简化、发行程序更加便捷的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即银行间私募债券(PPN),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大型融资平台的青睐。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就频频借助银行间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来缓解再融资压力。
据记者粗略统计,仅今年二季度以来,就有包括佛山市公用事业控股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地方融资平台通过银行间私募债渠道融资,用于保障房、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等。
如果说银行间私募债是“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所挖掘的新兴融资渠道,那么信托则可以说是地方政府的老朋友,三年前政信合作类信托曾引发过一波热潮,后因监管部门出台风险提示而陷入低谷。今年,随着管理层对融资平台监管政策的调整,加上地方政府融资环境日益严峻,信托再次成为输血“功臣”。
业内人士指出,投向基础产业建设领域的项目一直都是各大信托公司的传统业务,由于基础产业建设项目中很大部分由地方政府牵头主导,因而此类业务天然地与“政信合作”及“地方融资平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有了地方政府“托底”,基础设施信托收益率之高不亚于房地产信托,且产品频频遭遇“秒杀”。
在不少专家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地方融资平台困局,资产证券化是最好的选择。毫无疑问,在现有的地方融资平台中,仍有相当多的优良资产,如何在增量资金不能重新注入的前提下,让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证券化可谓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