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国内的金融改革再度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该出自国务院的国家级规划提出,将进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和边界
规划还提出了两个明确的量化指标:一是提出要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适度增长;二是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要提高至15%以上,银行、证券、保险等主要金融行业的行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更为合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将适用时间定位于2011年到2015年间,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保持一致,这也意味着目前正值“十二五”金融规划的执行期。在已经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一行三会”围绕着一些重点核心的金融问题进行了改革,尤其是证监会大力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在中国资本市场引领了一波大尺度的改革浪潮。
然而从金融规划提出的目标来看,无论是证监会还是其他监管部门,其改革仍远未达到既定的目标,在“十二五”的后半程里,掌管着中国金融市场监管大权的“一行三会”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它们将以怎样的姿态来推进和完成国务院下发的金融改革目标?接下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还将会出现哪些值得期待的变化?
银行混业“防火墙”
规划:建立和完善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防止风险跨业传染。规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行为,避免因过度发展造成“大而不能倒”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解读:建立和完善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间的防火墙,这是“十二五”金融规划中明确提出的目标。
所谓的“防火墙”主要是监管层面的一些管控措施,比如禁止银行进入某一领域,并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目前在于防范新型金融风险向传统金融领域蔓延,从而引发全面的金融风险或危机。
金融危机以后,虽然国内商业银行得以“独善其身”,但国内监管层的抗风险意识骤然增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现在商业银行只是和其他机构的一些业务有交叉,如银保合作、代销基金,但银行资金并不能直接投资于股市,所以并不影响防火墙的建立,而且现在依然是分业监管,银监会希望银行做好自身经营,不能过度扩张,政策层面的防火墙正在逐步建立。
不过,对于银行间与资本市场间防火墙的建立,也有专家表示“难度不小”。
“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应有防火墙,这是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提出来的。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之间的防火墙究竟是怎样的,五年之内是否能实现?可行性有待考量。”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直言,“现在很多商业银行都在打造成金融控股集团,银行、信托、保险、基金都属于同一个集团,如此一来虽然银行没有直接碰触资本市场,但很多业务都有交叉,防火墙不是那么容易建立。”
社区银行
规划:建设一批具有良好品牌形象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业银行。鼓励中小商业银行选择合理的市场定位,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快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促进地方中小商业银行更加专注于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解读:“找准自身定位”一直是银监会多次强调的。商业银行发展初期,定位鲜明,但随着业务增多、规模扩大、金融机构的增加,鲜明的定位已经模糊不清。在规划中,明确提到了加快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这也是未来值得期待的一件新生事物。
所谓的“社区银行”,并不是指固定在一个社区的银行,而是指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
吕随启认为,“十二五”期间,社区银行的建立非常可行,找准定位,给特定的人群服务。
“但这其中也可能存在问题,社区银行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而是大型银行在社区或固定区域中开设的分支机构,开通的业务较少,可能主要是存款业务,所以这样的定位依旧不准。”吕随启认为。
吕随启建议,可以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开设这类银行,同时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
新兴市场人民币直接汇率机制
规划:将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对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积极推动人民币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周边国家货币汇率间外汇市场挂牌。
解读: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今年6月1日起,人民币对日元实现直接交易,这使人民币国际化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不仅有助于形成人民币对日元直接汇率,降低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更能够加强两国金融合作。
如今,金融“十二五”规划再度将建立新兴市场人民币直接汇率机制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人民币与日元直接兑换之后,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到直接兑换的阵营中来。
目前,人民币与外币兑换主要通过人民币以及各国货币与美元间的即时汇率结算,这给我国企业的国际贸易造成了诸多不便。
对于新兴市场货币的双边直接汇率形成机制的形成,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孙杰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向这个方向努力,人民币与新兴市场货币进行直接交易的好处就在于不用受到美元的影响,对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也有重大意义”。
孙杰指出,之所以人民币与新兴市场间直接汇率机制迟迟难以形成,主要原因是我国与新兴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较小,这个交易市场就不一定有效。
孙杰坦承,“尽管在2015年前形成这一机制可能仍有较大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形成雏形后在探索中逐渐完成”。
利率定价自律机制
规划:着力深化金融关键领域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风险定价能力,依托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的原则稳步推进。
解读: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持续了近20年时间,存款利率成为改革道路中最牢固的一块坚冰。今年6月8日,央行首次允许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高于法定基准水平,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吹响了向利率市场化最后一个堡垒发起总攻的号角。
在存款利率逐步放开之时,如何杜绝金融机构一浮到顶、盲目竞争,成为监管机构关心的问题。“建立健全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被载入《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当中。
然而,我国金融机构性质及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仅商业银行就包括国有大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明显分类,要让它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利率的“自主定价”实非易事。在金融创新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没有全面推开的情况下, 利率的放开必然导致商业银行之间局限于价格竞争,特别是中小银行更有价格竞争的冲动。
对此,央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表示,在之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也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由金融业同业组织相互协商,通过自律性管理确定合理的价格竞争区间,并向其成员机构建议,以使各种金融机构对市场利率水平形成共识,防止金融机构间无序竞争,同时保护存款者利益。“在改革中要重视发挥大型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领作用,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大型银行的窗口指导引导市场利率,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价格过度波动。”他说道。
另有专家建议,发展信贷资产交易能为金融机构完善定价机制提供基准参考,提升定价能力,有效防范盲目竞争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建立金融资产交易平台,能将以往私下一对一的自发式信贷交易,通过统一集中交易平台规范运行,能够增强交易过程的信息透明度以及标准化程度,构建合理的信贷资产定价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
规划:存款保险制度是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处置的一项制度安排,主要指存款类金融机构向存款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购买存款保险,当金融机构濒临倒闭或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及时向存款人赔付并适时处置问题机构,发挥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解读:目前,我国银行业“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各方共识,有针对性地控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是关键一步。
存款保险制度已酝酿多时,早在2004年一个名为“存款保险处”的机构悄然在央行金融稳定局内部开始运作,2007年,央行就曾针对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草案做过调查。专家提议,建立管理运用存款保险基金来应对市场化过程银行的破产风险,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然而管理这一基金的机构应如何设立,设立国有保险公司还是商业机构成为推行存款保险制度最困难的环节。
可喜的是,央行在7月中旬的2012金融文件报告里提到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时机已经成熟。对此,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在近期召开的达沃斯论坛上对这一制度的推行持肯定态度。存款保险制度一旦推出,银行市场化发展将迈出关键性的一步。
除了存款保险制度外,“十二五”规划还鼓励保险业创新发展,试点设立自保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保险公司;健全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等值得市场期待。目前中石油筹建自保公司已获通过;民营企业单一股东持股比例可适当放宽至20%以上,目前民生保险第一大股东万向控股持股比例由20%升至20.14%已获批;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已披露拟推二代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并将于近期发布新的分类监管指标。
优先股
规划:探索建立优先股制度。健全退市制度,坚持优胜劣汰,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投资者回报机制,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增加现金分红。
解读:从规划中不难看出,在金融业“十二五”规划中,增加投资者回报被放在了越发重要的位置。而提到探索优先股制度,正是为了体现追加投资者回报的意图。而此前,上市公司不分红、或者分红少,也被认为是A股不振的一大因素。
因此,上市公司分红已被监管层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郭树清主席上台以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出上市公司强制分红政策,足见分红对股市的意义。而优先股正是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较普通股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意味着,未来A股投资者可以更多地通过分红实现投资回报。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拥有优先股的股东比持有普通股的股东分配在先,且优先股拥有固定数额股息。直白地说,买优先股的投资者主要是靠分红实现回报,和目前投资者靠股票溢价才能盈利的情况不一样。因此,发展优先股有利于投资者进行长期价值投资。”
股票市场转板机制
规划:规范发展主板和中小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扩大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国际板市场。完善不同层次市场间的转板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建立各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解读:对于备受业界关注的转板机制,多数业内人士表示,转板制度的推出条件比较复杂,因此比较谨慎。
不过,有分析认为,如果想完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必须推出转板机制。对此,有业内人士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为了使各类型企业实现融资,如果转板制度迟迟不能推出,不利于各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在各市场间的流动。”
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将占到社会融资规模比重的15%以上。“而目前,我国企业融资尚处于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环境中。因此,为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建设各层次资本市场。真正丰富资本市场层次,使各种企业在各类型市场中有钱可融。”上述业内人士说。
中小企业私募债
规划:“十二五”期间将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并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今后将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微企业,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解读:今年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推进可谓一路顺畅,一度被业界誉为“中国金融创新第一速度”,尽管如此,私募债却一直未能大面积铺开。
分析人士认为,“十二五”期间,解决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流通性难题将是一个迫不及待的问题。
而从3个多月的发行与交易情况来看,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行认购一开始就受到市场的热捧,但交易却相对冷清。一位债券分析师称,中小企业私募债流动性差成为交易冷淡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无法质押,只能持有到期;目前发行的私募债规模一般在几千万左右,截至今年8月末,上交所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总金额仅有20.55亿元,其发行成本高,券商承销积极性不高。
在分析人士看来,想要活跃私募债交易市场,还需对投资者进一步放开,目前个人投资者很难直接参与,银行、保险资金也有待放开。
“从长远来看,未来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与扩容需要配套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包括培育机构投资者、丰富增信途径、健全偿付机制、建设信用评级体系等。”上述分析人士说。 商报记者况玉清崔启斌孟凡霞闫瑾孙哲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