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关注事态发展。”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对记者称。
他所针对的是本轮白酒股曝出的塑化剂风波。
然而,在风暴漩涡当中损失惨重的基金,在反
自11月19日,酒鬼酒曝出塑化剂至今,已有多位网友送检茅台 .12月7日,香港网友“水晶皇”在其博客公布了53度飞天茅台在香港的送检结果,再次引发投资者对塑化剂的担忧。
但是,与普通投资者的积极相比,消息最为灵通的机构投资者和机构研究员却没有送检产品的行为。
“在酒鬼酒事件爆发之前,有关白酒含有塑化剂的消息在圈内就已经传出,但投资机构最多是以卖出或者不买白酒股来规避这类风险,也没有机构想着去送检相关产品。”广州某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称。
事实上,历史上****股的引爆也多是媒体披露,国内没有投研机构研究报告曝出此类问题。
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的研究员认为,这反映了目前机构投研体系对A股市场的不匹配,也说明了看多思维主导下的局限。
被动应对
“基金公司当然可以送检了。”深圳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称。但他认为,送检的意义不大。
在他看来,“送检是专业的事情,基金公司需要匹配专业的能力”。比如,如何选择送检商品的样品,选择什么样的监测机构,如何对检测报告进行评估等等。但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体系并没有这样的职能。
而在基金公司的投研机制上,他认为,基金公司也没有必要送检。“如果对某个企业产品质量表示怀疑,不买就可以了。即便送检了,基金公司并不会对外发布内部报告,也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因此送检的意义不大。”
卖方研究机构也认为不用亲自送检。
上海一家券商食品饮料研究员认为,这跟现有的社会资源缺失有关。“即便我们想到要去送检产品,也不知道给谁。”他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权威的第三方监测机构。
这位研究员还称,管理层的一些规定也制约着卖方研究机构这么做。“根据管理层的要求,研究员所做的研究必须依据公开信息,如果研究员亲自送检是否产生内幕信息?”
但深圳某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却认为,上述这些说法都是对自己能动性不足的辩解。他认为,研究员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进行研究的前提是依据的信息是真实的,如果怀疑信息的真伪,需要去求证。而当下研究员对信息求证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调研,如果上市公司说其公司的产品质量没问题,研究员很少会去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得产品质量方面的信息。
券商力挺白酒股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多头思维深入到买卖双方的投研机构中。
对于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而言,与其送检产品,不如去调研有潜力的上市公司,因为在考核中,后者才是主要的。
多家基金公司研究员或者研究总监透露,基金公司对研究员考核的普遍指标是其推荐的个股对基金的贡献,而对其提出个股的风险一般不作为考核指标。
即便像华夏基金这样在业内研究实力最强的基金公司,研究员对个股风险提示虽计入考核指标,但其目的也不过是为已买的个股卖出服务。研究员发现的个股风险,如若公司没有基金经理买入,其做的研究就是白费劲,也不会计入考核。
而卖方研究机构多头思维更为浓郁。有媒体统计,即使在2011年的惨淡熊市中,105594份卖方研究报告中,给予“卖出”或“减持”建议的仅有7574份,仅占报告总数的7%。
事实上,在本轮白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后,除了瑞银证券下调酒鬼酒的评级,其他十多家券商的报告都在看好该股或者该股所处的白酒行业。
比如中投证券 11月22日报告标题称,《塑化剂风波未影响其他白酒销售,行业超跌反弹在即》;国信证券11月28日报告称《塑化剂长期影响有限,白酒超跌相对优势突出》。
但从结果来看,在报告发出后,白酒行业并没有预期反弹(超越大市).11月22日至12月11日,洋河股份下跌4.83%、五粮液下跌5.6%。上证指数则上涨了2.71%。
“券商多头思维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为了刺激服务的买方交易;另一方面是为了投行部门的业务;还有看重和上市公司的关系。”有行业研究员爆料称,“券商研究已经沦陷为为买方提供和上市公司沟通的管道,因此要讨好上市公司,如若出具利空上市公司的报告,那么在上市公司的地位下降,很可能被上市公司所排挤。”
相比基金公司和券商研究所的多头思维延续,一些国内大型私募机构则在转变研究方法。
据接近泽熙投资的人士透露,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之后,泽熙投资已经开始进行研究方法的转型,以后的投资决策将会是战略发展部、投资研究部和风险控制委员会三个部门的联动,而并非是以往基于做多思维的研究方式,甚至从单纯基于基本面的研究向多维度研究进行转变。
这一说法,记者已从泽熙投资方面得到了证实:“战略发展部的工作之一就是发现风险并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