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透露,自2011年2月开始设计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方案目前暂被搁置。
对此,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12月1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但目前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压力早已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则在12月17日公开表示,投资运营办法的出台不宜久拖不决,但这意味着,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将直面风险与收益的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平衡点的选择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郑秉文说,“这将取决于文化对风险和收益的容忍度。”
改革始末
事实上,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去年2月份开始,有关决策部门开始组织几个专家,对全世界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
“最终形成了三个模式、三个种类的归纳,并撰写了报告。”这位人士说,当时形成的共识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养老保险基金统一投资的主体,这个主体是国家独有进行投资,投资的方向则是多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
此后,支持养老金进行多元投资方案的声音不绝于耳,当时刚刚履新不久的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抛出新政,建议养老金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益。
在去年12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再提养老保险基金应进入资本市场,接下来一项实践是在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政府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通过配置固定收益产品实现保值增值。
“目前的情况是,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慎重考虑已经搁置下来,”上述知情人士说,“被搁置的原因是参与讨论的民众多数持反对意见。”
事实上,投资体制的改革源于养老保险惊人的贬值速度。根据此前郑秉文公开的一组数据,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获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在过去的11年间,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高达2.47%,据此推算,损失约6000亿元。
这样的损失与未来中国老年人口增加带给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相叠加,使决策者必须正视养老金本身的运作问题。
风险与收益的矛盾
反对者所持的核心观点是,养老基金投资渠道一旦拓宽,其风险将威胁基金安全。
在广东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行之前,养老基金只能存银行买国债。根据国家审计署今年8月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2011年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占31.37%、63.65%和4.98%。
郑秉文称,这些结余中,真正持有的国债才不到1%。“原因是买不到国债,如果确立了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用立法的方式固定下来,就要满足社保基金的购买,起码可以达到收益率5%,不至于是现在的2%。”
另外一个渠道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试点的那些省份,有些省份的将中央财政补助的部分委托给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
其中,据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局长林白桦12月17日透露,广东委托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的1000亿已在三个月前到位,主要是一些地区的个人账户结余。
林说,广东此次委托的投资收益,与个人账户做实委托基金理事会投资的方法一样,“搞基本的投资回报率,另外收益进行比例分成。”林亦坦言,尝试刚刚开始,尚未能看到效果。
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如何选择,金维刚认为,在资本市场和基金投资之间应当形成一道防火墙,“这就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制度安排和必要的政策措施。”
“如何设置投资比例,”郑秉文说,“这既涉及到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还取决于文化传统和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