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束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未就中方关切的希望人民币能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特别提款权(SDR)取得实质性共识,美国注意到中国在进行汇率改革的表态,说明白宫并未受到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言论的影响,亦不受七国集团(G7)不久前所谓原则上就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达成一致的共识影响。这折射出边际影响力其实早已衰退的IM F,在全球货币格局变迁处于敏感历史时间窗口之时依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壳”,美国仍然十分看重这个“壳”的战略价值,决不轻易让代表新兴经济体价值符号的人民币进入美国控制的敏感地带。
今年以来,中国加大了推动人民币纳入SDR的公关力度,并在技术层面进行了相关准备工作,特别是为资本项目开放而即将启动的相关条例修改工作,使得不少市场人士乐观预期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地位有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迎来关键性提升。
其实,IM F之所以对人民币汇率的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除了人民币自汇改十年来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25%之外,更由于人民币早已不是十年前的那个在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处于较为边缘化的币种,而是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货币新贵。时至今日,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排在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以及全球数十家央行与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更成为亚太地区与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之间最常用的支付货币,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速发展。而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已占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的22%。另一方面,随着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陆续投入运营,人民币极有可能在将来某个时间段作为这些项目的运营货币,结合中国贸易与投资边界的不断延伸,人民币嵌入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步伐将显著加快。
或许正是在此背景下,使得长期以来被视作美国掌控国际货币权力工具的IM F改变了对人民币的态度,而中国当然欢迎IM F的这一态度转变,也乐见人民币在某一个时间点正式被纳入SDR。不过,与2010年中国首次申请加入SDR的情势也许有所不同,今日IM F对中国的重要性与5年前相比已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下降。换句话说,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实力的加速提升,以及以亚投行、金砖银行为代表的多边金融合作平台的不断发展,或许在不远的将来,IM F如不进行适应性改革就将沦为自我边缘化的老旧权力符号了。
事实上,IM F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先显露出行动能力明显不足,尽管在2010年通过改革计划,将实际资本扩大到7200亿美元,同时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已拿出真金白银表示支持,但作为IM F增资计划的首先推动者与最大股东,美国则一再拖延该项提案。该计划的推迟不仅使得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遭遇重创,也破坏了作为G20精神支撑的隐形契约,即发达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体系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大支持,新兴经济体在条件成熟后将承担更多责任,更在倒逼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整固本国经济与金融竞争力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本国货币国际化,加速搭建新兴多边经济与金融合作平台。
只是应当看到,中国正在稳步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中国由制造业和贸易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升级的内生性要求,亦是非均衡国际货币格局实现均衡发展的现实性需求;中国不必主动迎合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相关要求,而是要做足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功课,更要正视人民币加入国际储备货币俱乐部、进而撬动国际货币格局变迁而可能带来的一系列战略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被广泛视为21世纪上半叶全球货币体系变革的最大红利,也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向产业与资本强国升级过程中的核心关键命题。作为国家财富的表征以及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符号代表,人民币国际行为空间如何直接关乎中国在全球顶层分工中的实际地位。
从全球金融竞争趋势与中国金融业发展逻辑看,国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格和标准有很高期待,也就是说,不仅是简单的可替换,而是全功能的———国际货币的所有功能都要具备,更要在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占有足够的分量。而人民币在上述领域的每一步进展,某种程度上都意味着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现实公共产品能力的增强,也意味着对美元既有国际红利的切割。
目前,在全球交易货币量中,人民币所占份额与美元所占份额存在着巨大差距。在极具战略意义的石油交易中,美元几乎独家垄断,要将数以万亿美元的“石油美元”替换成“石油人民币”,短期内不具现实可能性。中国正通过双边和多边的努力以及本国相关期货交易平台的建设试图打开美元在石油交易中独家垄断的缺口,例如石油定价体系的介入,中国正通过先易后难的方式,首先建立中国版的原油期货交割、校验的国际化标准体系,确立中国原油进口的定价基础,再通过国内原油期货市场与迪拜市场的关联,初步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随着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国内外市场参与者将通过人民币买卖原油,逐步扩大中国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不过,即便如此,也不大可能占据较大份额。至于处于货币功能第五层次的储备货币地位,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最近几年确实显著上升,包括英国和澳大利亚央行在内的西方多家央行已在外储中纳入少量人民币,但要成为全球官方储备货币的重要主体,还需要付出诸多努力。
二战以来,美国一直较为牢固地把持着国际货币格局,决不允许他国货币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无论是日元在30年前的咄咄逼人还是欧元在16年前的强势诞生,最终都为美国的金融铡刀所伤,直到今天也未能发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储备货币。而与美国向来不在同一阵营里的中国,要将人民币培育成为全功能的储备货币,势必遇到更大的阻击,而这种阻击,不仅来自于金融领域,更有可能来自于政治和军事领域。对此,中国不可不防。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