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资本 >> 浏览文章

保定迎千载难逢机遇 五股爆发

2015-8-18 7:02:47东方财富 【字体:

  “成败”京津冀:京畿门户保定迎千载难逢机遇

  好端端的区位优势反过来成为制约保定发展的一大因素,在北京与石家庄的夹缝之间,保定发展步伐缓慢。但是,福祸

相依,在中央从上到下力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正是因为保定这么多年来发展不快,可塑空间大,反而在此次协同发展机遇中成为一个独特优势。

  迈出保定东站,一座名为“京畿之门”的高大建筑矗立在广场中央,提醒人们这座城市特殊的地位。

  元明清开始,保定一直是畿辅要地,尤其是清朝将其作为直隶省会治所,开启了保定300年的河北首府历史。

  保定始终与历代首都关系微妙,这一名称始自元朝,意为保卫元朝首都大都。从北京往南,西北有燕山太行山隔阻,保定正位于太行山下的平原开阔地带,按当地的说法叫“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因此自古是京师门户。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地位不减。1967年,有“万岁军”之称的解放军王牌部队调防保定,拱卫京城。“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有8个都落在保定,至今还有不少人知道保定西郊有八大厂。

  然而,自1968年河北省会迁往石家庄之后,这座城市的命运走向转折点。由于省会城市有更强的资源配置能力,这使得保定获得资源相对较少。此外,距离北京太近,人才、资金、项目等纷纷流向首都,这种“虹吸效应”成为保定发展的最大阻力。

  这几年,保定经济实力一直徘徊于全省中游左右,无法与唐山、石家庄相比,更是被沧州、邯郸等城市超越。这个曾经的河北省会地位一落千丈,在河北省的诸多地市中泯然众人矣。

  但是,中央下决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给了保定新的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外分解,京津部分产业向外转移,而保定与廊坊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承接这些功能和产业的首选区域。

  在中央强力推动的京津冀一体化趋势下,保定能否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大保定能否复兴?

  痛失省会光环

  提起保定,很多人只会想起驴肉火烧。

  曾经的直隶省会、河北省会,皆因省会光环旁落,变得寂寂无名。清朝直隶巡抚、总督驻保定时,这里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曾国藩、李鸿章等清朝权臣曾任直隶总督。新中国成立后,保定依然是河北省会,而且“一五”时期在此布局了8个重点工业项目,包括胶片厂、化纤厂、热电厂、变压器厂、铸机厂等。

  “过去保定有西郊八大厂一说,都是‘一五’时期建的。”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国156项重大项目光保定一个城市就有8项,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

  1958年,河北省会迁往天津,1966年又迁回保定,这其实是河北省会第二次在天津与保定之间反复。此后,天津市恢复直辖,但文革开始后保定形势不稳,于是1968年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石家庄,从此保定光环不再。

  在计划经济年代,省会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更强,因而石家庄的发展获得更多资源支持,而保定只能与其他地市争夺剩下的资源。即使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省会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依然很强,对于资金、项目等各方面的安排,依然难以摆脱“屁股决定脑袋”的思维定式。

  失去省会地位的遗憾,至今还让很多保定人耿耿于怀。

  “如果省会不搬走的话,保定肯定比现在的样子还要好。石家庄原来基础比保定差,现在保定不敢跟石家庄比。”保定一位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石家庄作为河北的政治中心自然发展得快。

  这种论调颇为普遍,在保定采访过程中,很多当地人谈起这个话题都会感慨一番。虽然保定丧失了省会城市地位,这些年来经济发展比不上石家庄,但是在当地人的心中,保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是石家庄所能比的,说起来这份自豪感溢于言表。

  说起历史来,保定建城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元明清时期作为京畿重地更不用说,而石家庄在20世纪初还只是获鹿县下的一个小村,因铁路而兴起,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当然,现在的石家庄早已今非昔比,这几年保定与石家庄在河北省各地市的经济排名中虽然只隔两个名次,但论经济总量二者仍差距很大。仅拿2014年两市的经济总量来比较,石家庄以5100.2亿元排行全省第2名,保定则以2757.8亿元位居第5名,保定的经济实力只是石家庄的一半多。

  在很多人看来,难以理解的是保定虽然丧失省会城市地位,但有着临近北京的区位优势。有北京这个特大城市做增长极,为什么一直没有把保定辐射带动起来?

  京师门户的尴尬

  从北京西站坐高铁,最快41分钟可达保定。如果不拥堵的话,开车也仅需两个小时,便可从北京直抵保定。

  “保定地处平原,靠近京津,区位优势很明显。”河北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永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增长及理论离大城市越近,接受人才、资金、交通、信息等辐射的可能性会更大。

  不过,在京津冀地区,这个区域理论似乎并不适用。在高度繁荣的北京周边,不但没有辐射带动起一圈周边城市,反而形成了环首都贫困带。对于这种现象,很多区域经济学家,尤其是河北省的专家,将其比喻为“灯下黑”、“大树底下不长草”。

  本以为河北省靠着北京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北京的发展显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保定乃至整个河北的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源源不断流入北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北大学的毕业生和老师,很多都去了北京。

  “河大广告系90%多都去北京了,留不到保定。”一位从事广告策划的保定企业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保定广告策划人员工资每月三四千,在北京可能开始也差不多,但是过一两年收入就高了,另外也能服务一些大的客户,对个人提高也有大的帮助。

  除了学生,河北大学的很多师资力量也流失到北京,其中不乏知名人物。虽然拥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但是学生毕业后留下来的还是不多。

  在人才资源不断流入北京之外,还经常有传言说涿州要并入北京。在北京周边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言,廊坊北三县香河、燕郊、大厂这种并入北京的说法几乎年年上演,而保定离北京最近的涿州市也同样如此。

  虽然北京并未真正划走保定的土地,但保定这些年来一些发展较好的区域由河北省直管,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当地的发展。譬如在2013年将定州市划归河北省直管之后,今年河北省又下达了《关于扩大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将保定涿州市划归省直管。

  “这个划省直管,那个要省直管,保定市这样发展不起来。”当地一位观察人士表示,这导致保定的“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无法实施,这两年也不再提了。

  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提到的“一主三次”发展框架,是指以保定市中心为主,以定州、涿州和白沟-温泉城为三个次中心城市。离石家庄最近的定州,还有离北京最近的涿州相继划归省直管后,这个战略已经支离破碎。

  好端端的区位优势反过来成为制约保定发展的一大因素,在北京与石家庄的夹缝之间,保定发展步伐缓慢。但是,福祸相依,在中央从上到下力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正是因为保定这么多年来发展不快,可塑空间大,反而在此次协同发展机遇中成为一个独特优势。

  保定千载难逢的机遇

  “保定市很积极,保定人也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于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保定来说机遇难得。

  “我们面临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各级各界对保定的关注程度前所未有。”在今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保定市长马誉峰如此说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规划落地,将使保定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要求各地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在自上而下的推动之下,《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加紧编制,今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该规划纲要,目前已经下发到各地,而且京津冀三地也分别召开省(市)委全会,并制定各地《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6月下旬,保定市学习传达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规划纲要》,保定市政府一位官员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河北省委全会之后,将会对推进落实《规划纲要》做出具体部署。不过,7月下旬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让外界关注河北接下来如何推进落实《规划纲要》。

  保定市一位观察人士表示,不管人事如何变动,中央的战略不变,这意味着保定的机遇也不会变。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给保定的机遇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北京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二是京津产业转移。

  去年5月份,保定白沟新城与北京丰台区大红门正式对接,1500多家大红门商户进驻白沟。白沟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建军曾表示,伴随着总建筑面积百万平方米的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博览中心项目的开工建设,越来越多的北京商户会来到白沟投资置业.

  此外,央企搬迁也成为保定一大机遇。2011年以来,河北省已与75家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14项,涵盖基础设施、战略性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诸多领域。目前,有141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累计完成投资近4000亿元人民币。而在今年7月份,由87家央企参加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o央企进河北”活动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

  “这是个开头,多组织这些活动就会创造一些机会。”于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本来保定这块就有很多央企,基础很好,不管是央企整体搬迁还是将实体工厂搬出来,只要能与保定以及河北的产业对接,形成产业链分工,这实际就是协同发展。

  保定承接优势何在?

  说起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其实地处京津之间的廊坊更有优势,它的距离更近,而且自东至南环绕北京,一直被称为是“京津后花园”。与廊坊相比,保定地处更远,距离京津都在140公里左右,它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何在?

  这不得不提北京的摊大饼式发展模式。这些年来北京的城市拥堵、房价飙涨等无不与此有关,人口、产业大量涌入核心城区,使得城市病日益严重。

  此次《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并将此作为必须坚守的底线。要控制北京人口过快集聚,那就需要将非首都功能和一些产业向外疏解转移,这个目的地不能离北京太近,以免出现人口钟摆效应。

  而廊坊恰恰距离北京过近,在燕郊、香河、大厂等地,实际上已经出现这种钟摆效应,人们在这里买房居住,但白天则涌入北京上班工作,导致北京的人口、交通压力不减,这些地方也只是睡城而已。

  相比较而言,保定地处京南平原,交通方便,地域广阔,更为关键的是距离适中,不像廊坊那样过近,又不是太远。虽然这些年来发展缓慢,但这恰恰成为京津冀协同中保定的后发优势。

  保定成为承接地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以前发展较慢,这使得它的可塑性更高,不至于像有些城市发展过快,可利用和可开发的空间不多。目前保定规划了近300平方公里面积的白洋淀科技城,以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

  由于保定省会城市地位旁落之后,这里既缺乏政策优势,又不像唐山那样有资源优势,这也使得保定的产业结构不像河北省其他地方那样偏重。唐山虽然有矿产资源优势,但随着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日益严重,支撑其以往快速发展的优势产业反而成为负担,转型升级压力沉重。

  保定由于“一五”时期国家布局的西郊八大厂,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这些国有企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一度经营困难,但现在也有一些企业改制、重组成功。

  “乐凯现在转型基本上算成功。”于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保定传统的国有企业央企还是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原来的八大厂也都走上了不同发展道路,其中有些转型比较成功。

  除了国企这个老底子之外,保定还有两家大型民营企业长城汽车和英利集团,这两家企业奠定了保定市新能源和汽车的产业基础。

  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调研员、高级工程师孙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除了英利之外,在高新区从事太阳能光伏应用的企业有上百家,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当时国家批复保定高新区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的时候,也正是考虑到这种产业聚集效应。

  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方面,保定的产业结构偏轻,没有钢铁、煤炭等目前过剩的产能,因此在于京津产业对接中更有优势。当然,要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保定还需要提升营商环境,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落地,培育自身内生动力。

  如何打造内生动力?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纵然是保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但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很多当地专家和观察人士认为,这并非短期内可以见效,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培育保定的内生动力,成为保定发展需要直视的一个问题。

  虽然今年7月有80多家央企前来洽谈对接,但是真正签约的有几家保定方面并未公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是通过行政命令,要想让企业搬迁,需要承接地有良好的条件。这种条件不仅包括上述的产业基础,还有良好的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以及营商环境,在这些方面保定与京津相去甚远。

  “就跟杯子里的水一样,想让水自然流动,得把杯子拆了,把壁垒去了,资源才能流动。”于强认为,要创造一个完全公平的环境,已经有的这些壁垒尽可能取消,这样才能让资源自由流动。

  对于北京来说,由于是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过去配套了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有全国最好的高校和医院,这种壁垒就相对比较高,资源要素要从北京流出自然阻力不小。过去阻碍京津冀一体化的正是这些壁垒和行政分割,而京津冀协同发展就需要打破这些。

  当然,北京目前也在做出努力,保定儿童医院已经跟北京儿童医院合作,由北京方面代管,北京四中、八一小学也要与保定合作。

  “这是非常明显的信号,这种基础配套的提升,对保定将来的发展是先行一步,将来有更多人进入保定,基础的东西跟不上肯定不行。”保定海纳基金负责人陈旭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随着京津保定位的调整,以及大量人才引进,保定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他们正是看到这种希望和机遇,才决定成立基金在保定投资。

  除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提升之外,保定的营商环境与城市管理水平也需要相应提升。

  在保定,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这里既没有触角深入到全国各大城市的万达广场,也没有万科、恒大、绿城等知名地产商,就连专门做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也没有正式进入这个市场。当地观察人士认为,这至少说明外界对保定的价值和投资环境尚未认可。

  “保定真想搞好的话,要转变政府职能,树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否则北京的央企就算外迁,也可能会绕过保定,宁可去石家庄。”当地观察人士表示,保定最根本的还是创造好环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对于保定所面临的机遇大部分人都有共识,然而如何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培育起保定内生的动力,真正成为区域性中兴城市,复兴大保定,仍需要一个过程。

(责任编辑:DF010)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