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8年“超收”结束,部分地方政府调低2015年GDP增速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不仅如此,包括河北 、西藏 、重庆 、宁夏 、新疆 、浙江等省区在内的多个省份报告中,除西藏2014年的GDP增长达到预期目标外,其余五地去年的GDP实际增幅均未达到年初设计的目标。
事实上,除了经济增速下滑外,各省的财政收入情况也出现了增速放缓。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公布的20多个省份财政收入报告中,多数省份的财政收入增速数字出现了下滑,部分地区下滑明显并没有完成年初预算目标,甚至负增长情况,这意味着一直以来被舆论诟病的实际财政收入高于预算收入(俗称“超收”)现象结束。
然而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按照改革进度,2015年作为财税改革一个重要转折年,“营改增”将落下帷幕。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如何处理事权和财权分配责任成为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经营报“>博客 ,微博 )》记者从多个省市了解到,面对财政收入减少,各地均在调整、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减少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专家指出,财政结束”超收“可视为回归常态,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钱少了,事没少,举债权受限“,是一种”缺钱考验,亦是推动财税改革的一个契机。
多省财政增速降低
“财政增速其实从去年开始已经有下滑的趋势,不过鉴于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财政数据可能更糟糕,主要还是政策调整对产业结构带来的税收变化,预计未来1至2年财政增速下滑将成为新常态。”山西省一位财税系统人士坦言。
在2014年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首次对财政改革进行定调,财政增速进入“中低速”发展周期成为一个事实。
从2015年1月中旬开始,全国30多个省份陆续公布其2014年财政收入数据,种种迹象显示,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将从原来的超收变为缺钱。数据显示,在公布的20多个省份中,多省的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下降,其中吉林 、广西 、山东 、湖南 、四川五个省份财政收入增速低于预期。
根据媒体报道,在众多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省份中,吉林的实际增速低于年初预算增速4个百分点,相差最大。
记者从吉林财政厅获悉,2014年吉林省税收收入结构中,三产税收增长较快,三产实现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1.9%,快于二产5.4个百分点,占税收收入比重也由22.3%上升为23.1%。不过,在三产增收的同时,吉林全省税收出现有增有减的局面,其中汽车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增速下滑,数据显示,汽车制造业税收增长5.2%,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到43.3%;批发、零售、房地产增速下滑,占比分别下降0.4个、0.6个和0.4个百分点。
“一直以来,吉林处在重工业区,财政增速下滑,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原因,另一方面是一些支柱产业,比如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不景气,也给税收征管带来压力,最终影响财政贡献数据。”吉林省一位财税系统人士对记者说。
统计数据很快反映到了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中,在近日召开的地方两会中,多省已经开始纷纷调低GDP的增速。
资料显示,河北已经从去年设计的8%下调至7%左右,重庆从11%左右下调至10%左右,宁夏从10%左右下调至8%,浙江从8%左右下调至7.5%左右,新疆从11%下调至9%。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蒋震认为,财税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稳定税负,但是当前环境下,各省特有的产业结构模式在宏观经济影响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以营改增为例。如果某省主要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营改增后必然会加大税负,但是市场消费能力又有限,最终税负转嫁能力有限,自然而然的财政贡献也有限。但是如果产业结构恰巧在财税改革安排中,可能会对当地的财政收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或为改革契机
在财收增速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的过渡期,经济下行与财政支出压力增加将加大中央政府改革的难度。
一直以来,财政增速都处于高增长态势,截止到2011年,财政超收的态势已经延续了18年之久。过度的财政超收规模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加重了纳税人负担;同时超收的财政收入不受人大控制与监管,资金的使用上缺乏计划和透明度容易滋生腐败。
然而,从去年开始,财政增速已经出现下滑趋势,业内预计,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预期同比增长8.6%左右,比2013年10.1%的增速要低,财政收入增速仍处在下行通道中。8.6%左右的财政收入增速,告别了往年高速增长,开始步入“个位数”增长年代。
“过紧日子,把钱花在刀刃上”成为2015年财政的一个真实写照。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认为,财政收入其实不是一个刚性要求,以往政府在财政超收资金上使用上存在很多问题,如今财政增速逐渐放缓,对整个经济来说,也是回归常态化的表现。“有钱要改革,没钱也要改革,没钱的话改革要推进,必然会要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推动改革的一个契机。”
吉林省财政厅相关人员表示,吉林省未来会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继续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2014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提高民生资金支出的效率成为改革的有力保障。
1月21日,财政部发文称,从2015年起,在财政部编制全国三年财政规划、地方财政部门编制本地区三年财政规划的同时,对目标比较明确的项目,各部门必须编制三年滚动预算,特别是要在水利投资运营、义务教育、卫生、社保就业、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三年滚动预算试点,加强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明确规划期内将要开展的项目。
不仅如此,对于资金的使用财政部还表示将加大督察和问责力度。
根据《预算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对于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应当上缴国库的预算收入,未将所有政府收入和支出列入预算或者虚列收入和支出,违法违规开设财政专户等行为,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