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崎岖、平原面积小、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些本不适宜农业发展的的高原劣势,摇身一变不仅成了优势,最终还形成了高原特色。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日前采访时发现,云南省通过探索和努力,已经摸透了大山的脾气,过去的高原劣势现今已经成为高原优势。依托立体地貌、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等特点,云南省在农业产业布局上实现立体化发展:山上是经济林果;坝区有粮食蔬菜;圈中有猪、鸡、牛、羊等。根据“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实现 “四季飘香”提供了优良的气候条件。
当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经与东北大农业、江浙集约农业和京津沪都市农业一起,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之一。
特色农业的世界机会
全球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商业化咖啡种植业。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气候因素,世界主要咖啡出口国的产量出现下降趋势,虽然还无人能赶超全球头号咖啡产地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但干旱及疾病也一直威胁着巴西和中美洲地区的咖啡产量,而全球咖啡需求又在不断上升,找到更便宜、品质类似的咖啡豆,成了当务之急。
1989年,雀巢在云南设立了一个农业事务部,为在当地采购、引入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品种作出大量工作。
星巴克自2007年从云南采购咖啡,2010年又宣布在云南普洱县建立一个咖啡农场。这是全球咖啡连锁业老大成立40年来首次自己种植咖啡,也是其第一块和唯一一块咖啡种植基地。
全球巨头们为何选中云南?
实际上,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189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从境外将咖啡种带进云南。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地处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到2000米,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云南小粒种咖啡品味的特殊性。其产品在国际咖啡市场上大受欢迎,还被评定为咖啡中的上品。目前,云南省种植咖啡豆面积占全国的70%,产量占全国的83%,云南咖啡已确立了其在国内的主导地位。
另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数据,201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近7.5万袋咖啡豆。这样的进口量超过2013年,远高于10年前5700袋的平均进口量。根据输运信息服务公司PIERS的数据,星巴克2014年前九个月从中国向美国进口阿拉比卡咖啡豆近1.4万袋,是2013年进口总量的五倍有余。
2014年10月,大宗商品贸易公司ED&F Man Holdings Ltd。旗下子公司Volcafe表示,已与中国思茅阿拉比卡星咖啡有限责任公司(Simao Arabicasm Coffee Company)签订创建合资企业的协议,该合资企业将买卖云南产的咖啡豆。
世界咖啡企业将中国视为全球市场高品质阿拉比卡咖啡豆供应地迹象明显。为推动咖啡产业发展,云南省政府也计划投资3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将咖啡豆产量提高到20万吨,咖啡种植规模也将从现有的2.67万公顷提高到10万公顷。
吸引全球市场目光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不仅是云南的咖啡,以普洱茶为主的“云茶”产品也远销东欧、西欧、北美以及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了解,2013年云南省特色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已经突破1.1亿亩,烟叶、茶叶、花卉、咖啡、核桃、膏桐、橡胶7个产业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中烟叶、鲜切花、咖啡、核桃、橡胶、野生菌6个产品产量分别居全国首位。这些高原特色农产品已经出口到110多个国家,深受海内外的欢迎。
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力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新跨越。到2016年,全省高原特色农林牧业综合产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农产品出口过60亿美元。
精品农庄整合供应链
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云南省委省政府却并不轻松,虽然烟、胶、茶、花等多个特色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头顶全国第一的桂冠,但除云烟、云花在国内有绝对的产业优势和市场话语权外,多数产品和产业,整体上仍处于产业发展的低层次水平。云南省坐拥资源却只能在产业的低端仰羡产业链的高端产业。没有完整产业链,云南特色农产品就是 “断头农业”。
因此,要彻底改变卖原料的老路,走高附加值的农业现代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每个产业都有一到两家大企业投资发展,众多相关中小企业跟进配合发展的格局。
2013年,中共云南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强调要大力发展庄园经济: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庄园经济的经验,把现代庄园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组织方式、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一种重要实现途径,来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变革、大飞跃、大发展,形成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精品庄园,产出一大批高原特色农业产品。并提出力争5年内在烟草、茶叶、咖啡、果类、蚕桑、花卉、畜牧、药材、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中建成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
在云南,无论谁提到云南精品庄园,柏联普洱茶庄园(以下简称“柏联”)都是个样板。柏联地处普洱市惠民县景迈山区,坐拥万亩古茶园,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以普洱茶为主题的茶庄园。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记者看到,全钢架结构、全玻璃外墙和隔断的精制厂房,把具有云南傣族、布朗族民居特色的木材、茅草、小挂瓦、回廊、尖顶等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游客可以通过玻璃外墙清楚地观看到洗茶、揉茶、晒青、压饼、包装、储藏的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庄园拥有茶园基地1.1万亩,柏联借鉴法国波尔多地区红葡萄酒庄园理念模式,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模式,但其集普洱茶种植、生产、营销、科研和普洱茶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独特模式,又并非照搬欧洲化的庄园,也不是中国式的古老庄园雏形。”柏联副总经理邱湘衡告诉记者。
展厅里面陈列了上百种包装形式的茶叶,展架上摆放着李连杰和马云这些明星人物在此私人订制的高端茶。据邱湘衡介绍,“这里不仅可以高端订制,每一位到柏联来的游客都可以体验从茶叶到茶杯的全过程,并且制作一饼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茶。”
品了几款古树茶后,记者走进了体验大厅,在里面体验了压饼、包装的过程,并亲手做了一饼签有自己姓名和生产日期的柏联品牌的茶。据介绍,这里最值得体验的是柏联精品酒店,无论是院落还是大堂装修设计古朴中透着奢华、大气中带着精致。仅有的30间卧房均是别墅设计,推开窗便是万亩古茶园。整体风格缔造了一座集后现代建筑美感和傣族、布朗族民族特色。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西雅图,在2014年圣诞节前星巴克刚刚开业的全球最大的旗舰店,虽然观光客也可以在全透明的咖啡豆烘焙厨房里近距离感受星巴克咖啡从烘焙到煮泡的全过程。但如果把柏联与星巴克的旗舰店相比,体验和参与感柏联更胜一筹,柏联普洱茶庄园助推云南高原特色产业的精品农庄早就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推动庄园建设的意义就像在云南自建咖啡农场的星巴克创始人、全球CEO霍华德·舒尔茨所表示,星巴克要坚持供应链垂直整合,“从种子到一杯纯正咖啡的泡制”。
“2012年,爱伲集团与星巴克咖啡公司签约,成立星巴克爱伲咖啡(云南)有限公司。”爱伲集团公关总监龚海伦指着公司的规划蓝图对记者说,爱伲集团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把爱伲曼中田庄园打造成中国第一座集农业、工业、旅游业、咖啡文化产业为一体的生态、雨林咖啡庄园。
在规划图上,除了咖啡园,还有牧牛场、休闲养生区、运动场、敞篷营地、自驾车营地、商务会馆等区域,总面积达12450亩。
龚海伦告诉记者,“爱伲集团现有曼中田庄园和倮德庄园2个咖啡种植示范基地,总面积20000亩,全部实现雨林种植,解决500多户农户的就业问题;为增加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和加快咖啡产业的发展步伐,2009年6月,公司无偿提供优质咖啡苗100万株,扶持农户发展咖啡种植业;现有2个脱皮脱胶湿法加工厂,每小时加工咖啡鲜果10吨;2个咖啡加工厂,年处理带壳咖啡豆3万吨、生产商品咖啡豆2.3万吨;建成1条千吨焙炒咖啡生产线,彻底改变了云南和普洱咖啡产业链条短、效益低的被动局面。”
土地流转加快农庄发展
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每户经营只有0.45公顷,不仅大大小于美洲、澳洲、欧洲的经营规模,也小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土地分散经营,不仅影响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庄园就是用企业方式管理农业,可以充分整合和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控制、统一协调,保证农产品统一标准、统一质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大理州祥云县圣龙现代农业集团圣龙庄园是以出口西红柿、葱叶、豌豆为主的蔬菜种植庄园。
“庄园现在一共有1万多亩的基地。全部是流转的,下面的社区有19个生产小组,有16个生产小组的土地是全部流转的,流转的土地达到了99%。”圣龙庄园行政总经理刘文武告诉记者,这些生产小组的地原来每户只有4、5分左右,有的只是简单地种些玉米、粮食,一年收入也就1000多块钱,有的干脆就不种荒着。现在流转的价格是每年每亩1200元,两年涨50元,第一年是1200元,从第三年开始就是1250元一亩,第五年就是1300一亩。土地流转给我们了,农民就要给我们打工,形成标准的产业工人了,保底工资在每月2000元(含吃住)左右。这样一年收入就3万元左右。土地流转过来形成规模化种植后,每亩的产值2.5万元,相当于过去10年的产值。
目前,云南省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六有”要求,建成精品农庄37个,在建83个,农业庄园已经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一种新的实现途径、发展模式、组织方式,成为云南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