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租房提取公积金条件放宽 业内称对楼市提振有限

2015-1-29 8:15:09东方财富 【字体:

公积金作为一个职工互助基金,更大的意义和影响应该发挥在购房上,租房的放宽的确是对无力购房或者没有必要购房群体的一次利好,但这种政策放宽,对市场基本没有影响。

  自2014年央行 “930新政”以来,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放宽就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昨日(1月28日),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消息,住建部、财政部、央行三部委发文:今后无房(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职工,只要连续缴存公积金满3个月,无需租金****、税票也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具体来说,职工连续足额缴存满3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提取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租住公租房,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全额提取;租住商品房,各地根据当地租金水平和住房面积确定提取额度。

  2014年10月,上述三部委联合出台住房公积金新政策,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推进异地贷款业务。其中,包含内容为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可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贷款对象为购买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缴存职工。

  对于租房可提公积金政策对楼市的影响,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表示意义不大,在很多城市,公积金贷款的条件是要看缴存余额,如果租房提取了,后续再贷款将影响贷款额。此外,这一政策并没有明确可以提取的额度,只明确了可以根据当地租金水平提取。

  张大伟进一步分析称,公积金作为一个职工互助基金,更大的意义和影响应该发挥在购房上,租房的放宽的确是对无力购房或者没有必要购房群体的一次利好,但这种政策放宽,对市场基本没有影响,“低收入人群更希望看到的公积金政策变化是增加贷款额度,降低使用公积金贷款的难度。”

  目前各地放宽公积金政策力度普遍较大,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介绍,公积金贷款政策是各地能够使用的力度相对较大的救市政策,相当于商业贷款的七折。公积金贷款政策的放松确实可以对楼市产生一定刺激作用。

  ------------

  2015中国楼市何去何从

  “稳”,虽然对中国楼市只字未提,但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如此定调来看,2015年房价是涨是跌,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关键还在于,谁会先扛不住。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楼市在新常态下步入了“白银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应该如何梳理总结2014年中国楼市发展态势?起落转折的中国楼市在2015年又将走向何方?政策、市场、房企……我们该怎么看、怎么办呢?

  2014年的中国楼市降温明显,房企卖房轻松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楼市总体成交量较2013年下降10.36%。其中,一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量相比2013年下降15.36%,二线城市楼市总体成交量同比下降6.99%.

  成交价格方面,2014年楼市成交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一线城市抗压性较强,全年房价基本平稳,同比微升,二三线城市则分化明显,政策利好的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呈上涨态势,市场需求前期透支、人口吸附能力较弱的二三线城市则房价有所下降。

  “9·30”新政是楼市2014全年的重大转折点,伴随着“9·30”房贷新政的出台,以及随后的公积金政策调整、央行降息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中国楼市一改颓势,在年尾成功上演了一出“逆袭”好戏,多地成交显著企稳回升。

  不过,楼市筑底之路是否已经完成,业界分歧较大。乐观者称,楼市低谷期已过,2015全国房价普涨。悲观者也有。“房价未来跌50%属正常”,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是坚定的看空派,在他的文章里依然充斥着“泡沫破灭”、“房价崩盘”等耸人闻的字眼。

  然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楼市筑底还需持续一段时间,2015年楼市仍将延续2014年下半年以来平稳回暖的态势,“去库存”仍将是市场的主基调。目前开发商的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有数据显示,预售面积大概已经超过6亿平方米,而接近6亿平方米已是历史上最高峰。这意味着目前的预售面积已创造了新的高峰。

  另外,比起库存,更令业界担忧的是,开发商的到位资金问题。原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近日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这个问题,“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正急剧下滑,处于历史以来最低位,到位资金中,定金以及预收款和个人贷基本是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信贷规模正在持续下降。”

  资金紧张,减少投资便顺理成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至11.9%,为2009年8月以来64个月的最低值。

  “明年可能仍然处于投资持续下滑的趋势。”任志强虽然呼吁同行做好“去库存持久战”的准备,但他坚持强调,这不是看衰中国楼市。

  “从房价角度看未来还要涨。”在任志强看来,楼市库存增加的时候,开发商减少投资是市场调节的合理手段,会对消化库存和未来价格的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再加上人口上涨的空间以及城镇化的推进,都将拉动房地产市场回暖。这个时间点,任志强认为,很可能就在2015年的第四季度。

  2014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楼市调控”再度“缺席”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定调会。中国楼市历来都是个“政策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样重大的会议,竟然对楼市调控只字未提,这被外界解读为行政性调控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认为,政府本就不应该对房地产这个市场发令太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字未提楼市调控从这个意义上是回归常态,回归经济规律,回归市场的一个进步。

  原建设部政策研究室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同样认为不应该提,但是,他的理由与田国强不同。在陈淮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个短期经济稳定运行的定调会议,房地产、城镇化是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不提就对了。”

  对于这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则认为,不提可能有三层意思在里面:第一,政府还没想好下一步怎么办;第二,政策转头太快有点不好意思;第三,老百姓都盼着房价下跌,不提是为了避免刺激舆论。

  松绑限购限贷,再加上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楼市调控进入“去行政化”阶段似乎已成为业界共识。不过,任志强却对此大泼冷水,他近日重提“夜壶论”,坚称,“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周期。‘夜壶’早早晚晚的事儿。”

  限购政策行政色彩浓厚,一直备受争议,自2014年6月份呼和浩特破冰“限购令”以来,其他城市陆续跟进放开限购步伐。截至2014年年底,仅北上广深以及三亚尚在执行限购政策,楼市调控“去行政化”能否持续下去,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了这些城市的身上。

  田国强认为应将竞争性市场氛围还给房地产,一旦发现危机,政府会自动取消限购,而评判尺度就是宏观经济,如果经济继续下滑,限购就有望取消。

  任志强也赞成取消限购,但他认为,北京和个别大城市的限购政策已经和房地产市场无关,“北京市不会把它当成一个房地产政策,而是把它当成了一个人口限制政策,发改委说还要再解决3亿人的进城问题,怎么办啊?还得往北京跑,虽然靠限购解决不了人口问题,但它还会坚持。”

  对此,陈淮也是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北京上海十年前就想限制城市人口,但招致一片骂声,地产政策恰恰给了地方政府“就坡下驴”的机会,“取消限购就像娶媳妇,爹妈说话不好使,得自己愿意才行,但目前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这个积极性。”

  2014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土部将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以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实时共享。并且,该条例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备受关注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出台,接下来是否会出台房产税细则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分析人士认为,2015年房产税将进入立法程序,如果2016年能够完成立法,2017年有望正式实施。

  在田国强看来,征收房产税,有利于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和地方财政的问题,这是大势所趋,但现在最大的阻力在于凡有房地产的人都不愿意去交这个税,中国基本上已经错过了征收房产税的最佳时间,要看政府的智慧。

  对此,董藩则认为,中国征收房产税的阻碍在于中国不具备法理基础,住户只拥有房产的70年产权,并不拥有所有权。而且,中国家庭资产结构方面也不支持征收房产税,人们一般是工资收入少,固定资产占比高,一旦开征房产税,可能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具操作性。

  不过,陈淮分析认为,目前关于房地产税的信息非常混乱,扭曲的解释很多,房地产税不是“打土豪分田地”,不是要把全国的房子重新分配,房地产税不是为了剥夺而建立的,这个税种是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必不可少的,有利于将房产推向租赁市场。

  在他看来,征收难这些都不是事儿,“每人一张30平米的房产税券,爱上哪交上哪交,不管什么价格的房子,顶完算。”

  房产税,尽管早前有传中央已经停止了其试点的扩围,改为推进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但此传闻一直没有得到官方正面回应,所以究竟房产税要不要全面征收还是一个未知数。(小康)

(责任编辑:DF127)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