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公布1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虽然今年起正式实施新的存贷款统计口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也将纳入新口径,但是1月份的M2(广义货币)、社会融资增量数据仍是大大低于市场预期。
其中,M2同比增长仅10.8%,增速创1986年12月以来新低。甚至有分析师将1月份的“成绩单”形容成“除了新增贷款略高预期外,其余都差得一塌糊涂”。
M2增速大幅下滑
“M2大幅下滑显示融资需求下滑、资金外流较为严重,广义货币的萎缩带来通缩压力,需要高度警惕。”中金公司研报称。
中金公司认为,由于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和M0本身都已经在M2的统计当中,所以M2的大幅下行并不是存款口径调整和春节错位等因素引起的。在贷款比市场预期还要略好的情况下,M2大幅低于预期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外汇占款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从EPFR(新兴市场基金研究公司)数据看,1月份流出中国市场的资金量创历史新高。这意味着1月份外汇占款可能净减少很多,比去年12月份的1000多亿净减少量更为严重。
二是财政存款高于预期。1月份财政存款增量高达7000亿,这可能与部分税收增长有关,也起到了回笼流动性和减少银行存款的作用。
三是非标继续萎缩,导致表内非标所派生的存款减少。去年一季度还没开始执行127号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银行表内非标依然比较多,但目前监管趋严和融资需求萎缩的情况下,表内非标的增量明显降低。
招商证券研报认为,去年同业存款基数较大,但近期以货币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增速放缓,导致存贷款口径调整后,今年新纳入的同业存款增量有限。
社融增量不容乐观
社会融资增长规模同样不容乐观。数据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2.0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5394亿元。
然而,虽然社融增量数据不及预期,但当月1.47万亿元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却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1.3万亿元。其中,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
分析师普遍认为,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3294亿元,创2010年以来单月新高,这与11月份降息后,房地产成交量的大幅回升有关。而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6121亿元,则可能与基建项目有关。
1月份贷款数据显示,贷款质量有所改善。不过,中金公司和招商证券均认为,贷款放量和数据质量的改善,一方面是因部分企业类型贷款在去年12月份受到地方投资平台贷款的挤出而转移至1月份投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央行窗口指导的成果。
“应对国内经济疲弱,央行延续宽信用思路,草根调研反映,央行窗口指导授意银行增加1月信贷投放力度。”招商银行研报称。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银行在1月份释放了较多的贷款项目后,目前来看,2月份的贷款可能相对乏力。此外,从房地产年初以来销量重新回落的情况看,居民按揭贷款的高速增长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而43号文仍制约银行对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贷款。
除贷款数据好于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的其余分项表现都较为疲软。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冲量影响结束,非标融资大幅下降,新增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总量较去年12月份下降近5000亿元。
面对1月份“不太好看”的数据,市场关于降息的呼声再度高涨。民生证券研报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银行风险偏好收缩,货币派生能力力度不强,宽货币很难传递至实体,货币宽松仍会延续,降准、降息指日可待,单一的“宽货币”也有望演变为“宽财政”和“宽货币”并举。
中金公司研报也认为,社融和M2增速双创历史新低,意味着未来经济和CPI仍将承受下行压力。在货币增速持续回落,而汇率不敢大幅贬值的情况下,货币条件越来越紧。现如今唯一靠谱的放松方式仍是引导实际利率下行。
不过,虽然近期降息呼声四起,甚至曾有传言本周央行就会祭出降息举措,但是,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认为,通胀低位、内需不振,降息的必要条件具备,但春节前央行降息的概率较低。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