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普查政府网站监督地方政府懒政

2015-4-1 7:26:18东方财富 【字体: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从今年3月至12月,对全国政府网站开展首次普查。据了解,此次普查的目的是,摸清全国政府网站基本情况,有效解决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切实消除政府网站“僵尸”、“睡眠”等现象。

  这意味着,长期存在的政府网站“不作为”此次都将列入普查重点。在普查政府网站的范围界定上,《通知》明确,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网站,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及下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网站;国务院各部门(含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下同)及其内设机构网站,国务院各部门下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网站。

  所谓政府网站的“不作为”,其具体表现在各政府网站的可用性、信息更新情况、互动回应情况和服务实用情况的不尽人意,这也将纳入《通知》检查的重点内容。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报告》无疑对应了已启动的全国政府网站普查行动。根据这份报告,我国目前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网站公开精细化程度还不理想。比如,在规范性文件的公开方面,不少门户网站栏目设置不合理,多个具备规范性文件性质的栏目并存,让公众查询无所适从;有的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放置随意,不利于公众快捷便利获取相关信息,影响公开效果。报告还提出,一些信息的发布各自为政、未能及时更新等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之所以当前地方政府网站“不作为”渐成普遍现象,记者以为,其间有两点原因不得不说。

  其一,早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初,各地方政府开通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热情高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普及,特别是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大幅增长,本该发挥重要政务发布作用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却陷入了“无人问津、更新迟缓”的尴尬境地。看似陷入恶性循环,实则是地方政府懒政思维作祟,没有尽到本该尽到的政务信息公开义务,对于公众而言,浏览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也的确难言高效和便捷。

  其二,同样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通讯手段的更新,包括微博、微信等兼具高效、便捷传播特征的传播媒介的诞生,吸引了绝大多数地方政府投身于此,客观上也带动了新一轮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热情,继而促使公众和地方政府淡化了其运营地方政府网站的主观动机。

  然而,无论是技术手段的推陈出新还是政府网站运营人员本身的懒政思维作祟,都无法掩盖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政府信息应该也必须对公众进行公开,否则不仅不利于对公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的维护,构建健康、和谐、可沟通的官民关系,更为严重的是,包括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甚至沦为“僵尸”、“睡眠”境地的政府网站,其背后的地方政府也违反了国家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从基本原则、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方面都已进行了明确规定。这部被外界视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基本法”的法律规范,目前显然未能得到很好地贯彻,记者认为,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最应得到关注的就该是:伴随一系列地方政府网站“不作为”的是,这严重影响了政府自身形象的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更不利于公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容易滋生腐败。

  显然,国家层面已经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而通过采取我国首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方式对掌握的问题加以重点检查,无形中对外传递了国家层面整顿政务信息乱象的决心,而能否收拾好当前的政务信息公开残局,那就要看《通知》列明的检查重点和检查手段是否能得到高效执行。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组织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政府网站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采取逐级核查等方式,加强对普查结果的审核,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国务院办公厅将通过系统扫描和人工复核等方式对全国政府网站进行抽查、核查,并对有关情况进行通报。

  记者以为,对于检查和自查以及逐级核查等方式的表述,看似常规实则必要。毕竟,对于政府网站的直接运营方而言,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必须坚守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其中包括对所发政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性的承诺。

  而由国办通过系统扫描和人工复核等方式的抽查、核查,显然又多了一道监督约束。对于政府网站而言,逐层检查的监督检查方式无异于将监督触手逐层伸向政务信息,确保其真实、高效、及时。

  此外,既然政府网站自身就置身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不妨利用公众监督的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只需增加一套信息反馈和公开机制,如此一来,背负国家层面监督约束和公众舆论共同监督重担的地方政府,对其政府网站自该多上心,从而主动减少对政务信息的“不作为”。

  总之,要防止当前政府网站“冷清”现状不断蔓延、恶化,特别是要杜绝虚假、瞒报、错报政务信息的出现,就必须善用监督手段加以约束,确保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其网站守土有责,确保其按照法律规范注重政府网站运营,使其始终坚守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的职能。

(责任编辑:DF14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