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担任先锋队的角色。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许多富余的优质先进产能,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技术水平领先。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很多亚洲、非洲、中欧国家对装备制造业有相当大的需求,中国装备有“走出去”的条件。
目前,许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很大,而我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扩大产品进出口的基础上叠加产业出口,不仅注重消费品更注重投资品出口,既利当前、更惠长远,能实现各方共赢。
此外,“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建设资源匮乏的现状下,也确实需要通过进口和国际力量的帮助予以解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突出市场运作。以企业为主导,依照商业原则,灵活运用境外经贸园区、工程总承包、第三方合作等多种“出海”模式,做好国内产能与国外市场的对接,更好契合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
李克强说,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关键举措。当前中国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用“双引擎”来助力“双中高”。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改造传统引擎,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但双引擎不能关起门来打造,必须要着眼全球。”李克强说,“现在看,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能要素、开拓产能市场,可以为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增力减负。”
而“走出去”也需要相关配套服务的完善。对此,李克强强调,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金融服务要同步跟进。要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通过定向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对重点合作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服务;并且,要在加强风险防范前提下,更好发挥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作用,扩大支持国别范围和行业领域。
此外,李克强还表示,要破除商业融资障碍。推动中资金融机构海外网点建设,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股权等权益为抵押开展贷款,探索境外发债备案制,鼓励开展公私合营项目贷款业务;要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
陈耀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逻辑在于首先要实现亚、欧、非的互联互通,其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实施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此外,陈耀表示,沿线印度等南亚国家拥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中方也能为其提供所需配套条件,促成两国间装备制造的合作发展。
事实上,中国装备也有“走出去”的实力。陈耀表示,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余年的发展,在大型设备、工程建造等方面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结合,保证规划实施具有广泛切实的经验基础。
陈耀进一步表示,我国具有充足的生产能力和提供装备的实力,特别是交通运输及电力领域如高铁、核电等方面的显著进步,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产业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在“走出去”为沿线国家带来利好的同时,中国自身也将获得发展。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