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共建投融资平台
规划提出,要完善该地区水运、陆运、空运交通网络,推进产业双向转移
昨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历时两年,今年3月底得到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后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在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了湖北、湖南、江西的30个城市及部分县(区)。《规划》提出,将在该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基地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据测算,长江中游城市群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万亿元,占全国总水平的8.8%,该水平略低于京津冀地区,已经达到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于合军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势头表示了乐观的态度,预计今年其经济仍然可以保持高于9%增速,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拉动经济的新增长极。历史数据显示,去年江西、湖北经济增速达到9.7%,湖南也达到了9.5%,均远高于全国水平。
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2020年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4年的49700元增长到2020年的75000元。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在未来6年内保持高于8%的经济增速。目标还提出,到2020年,该地区的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增长71%和83%。
《规划》中提到,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金融协同发展。根据不同的区位优势,支持武汉开展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科技金融、航运金融、物流金融和金融后台服务等;推进南昌、九江加强金融协作,将在江西建立铜期货交割仓库。同时,通过开展银行业合作,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建立大型投融资平台。
此前,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历江华表示,城市群在金融互通、产业共享等方面的高效合作机制,有赖于完善跨领域、深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对接合作机制,研究出台鼓励区域产业转移、资本流动、技术合作、产权交易的政策措施。下一步应着力研究逐步破除行政壁垒,共同培育统一开放大市场,让各个要素更加畅通有序流动。
对此,于合军表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目前最大的藩篱是生产要素的行政壁垒,在政策实施中要致力于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该地区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培育和发展绿色金融。同时,将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支持险金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参与到城市群的建设中。
《规划》明确要求,将完善该地区水运、陆运、空运交通网络,通过构筑综合交通运输网,推进产业的双向转移。其中,武汉、长沙、南昌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农业银行宏观分析师王静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国内产业转移的效果有限,长江中游城市建设一旦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将更好地打开向国外转移过剩产能的通路。
除了产业的转移升级,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消化中部地区的过剩产能。元大证券研报认为,《规划》落地后,对该地区产业的催化效应进一步释放,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交通互联,长江经济带以及华东地区的基建和交通运输等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利好。在《规划》发布后,湖北省即宣布该省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2.9万亿元,同比增长18%。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