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力度大于预期 国企首次纳入公开范围

2015-4-22 5:43:19东方财富 【字体:

  力度大于预期国企首次纳入公开范围

  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创建法治、创新、廉洁、服务型的政府,国务院近日印发《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

  作为指导和推进今年全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文件,《工作要点》被普遍认为含金量和力度都大于预期。

  根据《工作要点》,今年重点推进的信息公开领域包括行政审批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方面。

  什么“给力”公开什么

  《第一财经日报》对比往年工作要点发现,本次要点亮点颇多,且不少是首次纳入公开范围。例如,《工作要点》对各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提出权力清单、棚户改造建设项目信息、国有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提出公开要求。

  有时政观察人士表示,这些要点不仅贴近党和国家的重大决议、重大政策,同时也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领域。

  比如,涉及群众住房保障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信息公开被明确纳入《工作要点》,要求保障房分配信息公开。此外,《工作要点》还要求定期公开住房公积金运行情况;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助补偿过程等。

  此外,当前处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节点时期,市场对此高度关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做好国有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整体运行情况、业绩考核结果等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改革重组、负责人职务变动及招聘等信息的公开力度。

  前述观察人士表示,之所以说这次《工作要点》什么给力公布什么,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工作要点体现了党中央的重大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曾明确对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等领域的信息公开提出要求;其次,这些公开信息围绕着国务院的重大政策和重大部署,针对简政放权提出的行政权力清单公开,针对行政审批前置提出的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信息公开等;最后,要点提到的内容还包括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民生关系密切的领域,回应了社会的期待。

  加强多维度监督

  好政策如何落地?今年的《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大社会评议力度,开展政府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表示,由国务院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表明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和法治建设方面,持有开放的心态,也是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的重要转变。

  新一届政府履职以来,重视第三方评估,强调由专门机构对政府工作开展独立评价,以找准问题、进行整改,在信息公开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也是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环节。

  政府部门早在去年开始就已“试水”引入第三方评估和“晒成绩单”的大众评估。去年12月,中国政府网首次发布了绝大部分政府机关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接受社会监督。

  同时,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委托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对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了第三方评估。据项目组介绍,此次发布的评估报告涉及56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和5家计划单列市政府。评估内容包括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策解读与热点回应3个板块。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晒成绩”和第三方评估将成为常态机制。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在每年3月31日前公布前一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接受大众监督。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将适时对要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估。

  信息公开改革线路图一览

  近年来,国办坚持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12年要求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保障性住房等8个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

  2013年,重点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等9个领域的信息公开工作。当年,国务院还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就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等作出部署。

  去年,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再次升级,重点推动公共行政权力运行信息、公共财政资金信息、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共监管信息的公开。

  随着信息公开的“深入人心”,这项工作也逐渐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工作“新常态”和重要抓手。今年,国务院再次列出了“给力”的工作清单。

  中央要求层层升级,地方是否按时按质落实?本报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从主动公开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每年主动公开信息达三四千万条,特别是行政审批、财政资金信息、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保障性住房等领域进展迅速。

  其中,财政预决算信息和“三公”经费公开引发社会的持续关注和热议。本报记者梳理发现,这项工作自2011年推进以来,要求一年比一年严格,且公开范围越来越大,公开内容也越来越细。

  尽管成效明显,但社会对信息公开推进工作仍存在一些诟病。综合来看,社会普遍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主动公开内容不明确、不具体、不“解渴”;依申请公开答复标准不统一、复议诉讼量激增等问题。

  有权威专家对本报称,政府信息公开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每年的工作要点逐步“打补丁”的同时,一些容易引起争议的公开标准预计将在未来得到细化。

(责任编辑:DF14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