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半数耕地因永久性不具备灌溉条件,要正视靠天吃饭的现状和国情。”在4月15日水利部通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现状时,水利部农田水利司副司长倪文进如是表示。
这一背景下,水利设施建设被看好将进入建设的“黄金十年”。3月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水利设施建设的总投资规模从去年的700亿元提升至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随后,水利部印发《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目标提出纳入规划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57项已开工建设,27项拟于今年内开工。业内人士估算,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投资规模同比增速有望超过20%。
然而,尽管2005年以来,我国水利投资复合增速高达24%, 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实际中农田水利设施的可利用情况依然堪忧。
“在我国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首先要搞清楚我国已经完成了多少农田水利建设,还有多少耕地需要配套农田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杜绝那些不具备农田灌溉条件的地区上马水利设施,以此套取国家农田水利建设补贴。”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表示。
说不清的欠账
“这里的水渠已经修了有好多年了,但是近年来,巴家嘴水库就一直没有放过水,所以这里的水渠基本上已经荒废了。”当地村民李亮(化名)指着眼前一条宽约两米,深一米五的水渠向记者介绍。
这条水渠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通过显胜乡的公路旁。据李亮介绍,像这样的水渠在整个西峰区有7个乡镇里都有,但是目前能够正常运营的已经没有多少了。
在随后的记者实地走访中,李亮的说法得到了证实。一位受访的村民指着一片农田地头向记者表示:“从前在这里也设有灌溉水渠,刚开始投入的时候,在干旱的季节会放水,可后期就一直没有放过水,既然水渠不放水那就成了摆设,而且还影响大型农机设备通行,因此,后期这些不放水的水渠几乎被农民给拆除了。”
这些水渠的管理单位是庆阳市西峰区电灌局。根据该单位分管农田水利灌溉的领导介绍,庆阳市西峰区巴家咀电灌工程是巴家咀水库的配套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21.2万亩,其中电灌面积为14.4万亩,井灌面积为6.8万亩,工程划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工程1976年动工兴建,边建边运行,1981年正式投用。罐区内配套干渠4条37.99公里;支渠27条102公里;斗渠174条165.58公里。
对于记者所反映的部分水渠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该分管领导表示,水渠已经建成30余年,工程年久老化,普遍风化变形,加上工程在当初的设计理念上主要考虑的是塬边咀梢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对于塬面原主要是以井灌为主,这使得主干渠低于农田,造成田间取水困难。
“大部分设施、渠系目前已到了该改造的年限,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电灌局正在论证上报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上述分管领导表示。
现实中,上述甘肃庆阳农田灌溉工程大打折扣并不是个案。例如曾经轰动一时的“山西运城渗灌事件”就与上述事件类似。工程投资数亿元,规划建造数万口渗灌,灌溉农田面积达100万亩,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建成的渗灌只有10%曾使用过,而且这10%中只有极少数可以达到农田灌溉的目的。
对此,一位水利部门的基层干部向本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逐年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但是,投资的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究竟利用率是多少?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但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4年至2013年间,中国农业受旱灾侵袭,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高达23.6亿亩。
历史上,我国已经进行过两次农业普查。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上述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透露,在我国第二次农业普查(2006年)数据中,全国有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水利建设投资,而能够获得国家投资的村庄仅占9.56%。
2006年到现在,过去了将近9年,虽然水利部门每年都会更新农田水利的统计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是否能完全反映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程度? 类似上述沦为摆设的水利设施有多少?
“虽然我国还没有完成第三次农业普查,但是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不会太理想,如果要单论农田水利设施的占比,可能已经超过50%,但是真正能够起到抗旱灌溉作用的可能并不多。”上述水利专家表示。
2014年 12月25日,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将在2015年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准备工作。
看不清的投资
在摸不清农田水利设施现状的情况下,对这一领域的投资还在加码。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通过水利口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达465.54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277%。
其中,中央财政其他专项资金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889.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约1600亿元;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约200亿元。
进入“十二五”之后,根据水利部官网公布的数据统计, 2005年水利建设投资完成额为746.8亿元,到2012年,这个数字上升至3964.2亿元。2005年~2012年的累计总额高达14837.9亿元。
此外,国务院每年还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通过项目带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绩效考核等措施,每年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都投入大量的资金。
然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有多少农田水利设施在建成之后无法正常使用,沦为摆设;有多少资金真正地落实到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上?
一位从事农业打井的张老板向记者透露:随着2011年“一号文件”对农田水利的倾斜,各个地方每年都会规划一些农田水利项目以此争取国家的投资,对于承包这些农田水利工程的公司首要条件就是具备相关部门要求的资质,但是往往有资质的单位不会直接干工程,而是包给像他一样的一些小包工头。
张老板在2014年底就曾承建了一部分庆阳地区100立方米钢筋砼蓄水池,这些蓄水池主要功能为收集雨水,在干旱季节进行灌溉。
对于修建此类蓄水池政府一共补贴了多少资金,单座蓄水池的补贴资金额,张老板表示自己并不清楚,自己从上一级工程商处获得修建费,每个蓄水池在1.2万元左右。
农田水利设施屡屡曝出“丑闻”,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关注,对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农田水利项目正在普查。陕西省水利厅体改办一位官员向记者透露,在2015年4月份,水利部办公厅就集中向各省水利厅下发了多份关于农田水利普查的通知。
其中一份《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专项督导检查通知》显示,将对2014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以及对2015年农田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普查。
另外,还有一份专门对于关于小型灌排泵站、灌溉机井动力配套情况调研的通知。上述陕西水利厅体改办人士亦称,通知明确表示要摸清当前尚未配套电力设施的泵站、机井的情况,掌握该类泵站、机井动力配套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原因;结合地方实际需求研究提出开展泵站、机井动力配套的意见和建议。
“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欠账严重的当前,不仅仅是要重金投入,还应该进行深入普查,认清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真实情况,从而逐步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体系。”上述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专家建议。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