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已率先做好全面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技术准备。这是昨日在由上海市金融学会和中国金融学会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十三五”期间中国金融新业态研讨会上传出的消息。
央行副行长郭庆平当天出席研讨会时称,应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股票债券基金市场,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鼓励外资参与境内并购重组,放宽境内居民境外投资限制,稳妥扩大境内外股市互联互通,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则表示,要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联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争取试点商业银行投贷联动。
10项技术准备已到位
资本项下可兑换后会是怎样一幅图景?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分行行长张新将其总体特色概括为: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市场化规则;各类经济主体根据规则自主安排跨境资金流动,不再需要事前审批;监管部门从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从个体审批到总量管理;背后有强大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部门对异常状态下总量调控和危机处理的应急工具箱,这是隐性的,正常情况下不干扰经济主体在正常运营中的跨境资金流动。
“这是一种企业自主决策、创新发展,金融管理部门隐藏在经济主体之后,提供服务和管理的模式。”张新昨日在研讨会上表示。
为推动资本项下全面可自由兑换,张新介绍,央行上海总部10项技术准备措施已经到位,具体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治保障、市场机制和理性文化,有管理的可兑换制度安排,对外债规模、币种错配、短期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以及建立资金大进大出的总量调控和应急管理的政策储备等。
今年4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表示,我国已经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根据IMF对资本账户交易的分类,40项中的35项已经全部或部分可兑换,完全不可兑换的仅有5项。这5项主要涉及个人跨境投资以及非居民在本国市场发行股票和其他金融工具。因此,中国离实现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的目标并不远。
周小川进而表示,未来将推进6项具体的改革,包括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取消大多数外汇管理的事前审批事项、为海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紧急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手段防控风险。
这6项改革全面落地之日,也就是全面资本项目可兑换之时。张新表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的重点,也是全面实现上述6方面的突破和全面落地。
张新说,截至6月1日,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企业办理各类跨境资金结算是1600亿元,按照新规则开展的跨境融资一共是700多亿元。实践证明,上海自贸区并未成为热钱流入和套利的管道。
究其原因,张新认为,这表明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已经超越我们的想象。一方面,企业高度理性,在新的规则下,企业境外融资与企业资本金直接挂钩;另一方面,经常项下外汇管理完全放开,企业已经有很多阳关下的空间、按照正常经营活动需求来进行跨境资金流活动。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已搭建
张新还透露,目前已建立一套以资本约束机制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其特点就是:企业境外融资不再需要行政审批,并相应与企业资本金挂钩,由市场主体自主计算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以避免外债膨胀和资本错配。
此外,央行在上海自贸区还已建立资金大量、异常流入流出时的总量调控和应急供给的储备。在总量管理的闸门调控机制下,如果资金异常大量流动,则启动相应的风险预警,相应调整宏观审慎管理的参数。
张新举例说,在对个人跨境投资的方案设计中,设定总体规模控制的目标,当总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触发宏观审慎的参数调整,这反过来会影响个人能够跨境投资的数量。
“这仅是总量上的控制。市场主体可以按照市场规则,正常开展业务,只有达到一定量规模时,才会受到调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并不会对此有明显感受,也使得市场运作得以畅通进行。”张新说。
为监控风险,央行上海总部还搭建了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三反”体制,监管职能从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的管理,着重从总量角度来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也从个体角度防范个人、企业出现洗钱、恐怖融资和逃税等。
这个宏观审慎的监管框架下还包括强大的、多角度的账户信息管理系统,央行上海总部会同其他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实现对跨境资金流通进行逐笔、24小时的监测,覆盖机构和个人,对于资金流出国门之后的流向也有长期的分析管理系统。
同时,该框架还重点解决了资本完全可兑换后,跨境主体多元化、流向复杂的监测难题,实现新形势下跨境资金流向监测的全覆盖、建立全口径的核查体系。人民币、外汇业务实现一体化监管,以及在上海市建立央行上海总部牵头、跨部门的跨境资金监测和应急协调机制。
打造“最开放的自贸区”
在自贸区扩容之后,有关各区域自贸区竞争差异讨论不断。昨日研讨会上传出的消息是,“十三五”期间,上海要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的联动,把上海打造成为“最开放的自贸区”。
据了解,在人民银行牵头下,“一行三会”正积极配合上海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抓紧研究新一轮的金融改革方案,待国务院批准后即可实施。
相关内容包括,努力在金融中心建设、金融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资本账户开放、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有更大的作为,积极推动自贸区新一轮金融改革取得更大的进步。
屠光绍当日在研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要加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的联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争取试点商业银行投贷联动;以及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
上海金融办有关人士昨日也透露,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在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各片区金融改革创新的侧重点,加快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包括对民营资本的开放,以及对合资公司“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等的探索。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