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正在形成。“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加快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与改革,到2020年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这不仅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有决定性影响,而且将对深化中欧合作带来难得的新机遇。
一、未来5年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服务业年均实现9%—10%的增速。2001年—2013年这13年间,中国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速达到10.6%。随着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加大服务业市场开放,估计未来5年服务业仍有望保持10%左右的实际增长速度。
服务业规模倍增。2008年—2013年,中国服务业总量从13.1万亿元人民币扩大到26.2万亿元人民币,实现了规模的倍增。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规模将达到47.3万亿—51.1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再倍增。
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8.2%,2015年一季度达到51.8%,创历史新高。估计到2020年将超过55%,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二、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引领经济新常态
支撑7%左右的经济增长。过去10年,中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43个百分点。未来5年,如果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将带动GDP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这将为中国“十三五”时期实现7%左右的增长提供重要条件。
形成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国潜在消费规模将达到45万亿—50万亿元人民币,消费率达到60%左右。
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从近两年情况看,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吸纳约100万个新增就业。“十三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10%,将吸纳新增就业1000万人左右,成为吸引就业的主渠道。此外,依托“互联网++”的创业潮正在兴起。这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促进利益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估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将不少于4亿人,服务业就业比例有望达到50%,由此将带动中产阶层的明显增加。
走向绿色发展。服务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较低。初步估算,如果2020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达到55%,能源消耗量将下降14%左右,SO2将减排18%左右。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三、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将呈现加快态势
对社会资本的开放。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市场开放政策密集出台。尤其是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个自贸区的设立,肩负着服务业开放的重大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开放,并着力改善研发、物流、销售、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环境。
服务贸易的较快发展。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超过6000亿美元,占外贸比重12.3%,这一比例远低于2013年全球平均19.6%、美国22.1%和印度26.5%的水平。预计未来5年,中国服务贸易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将提高至20%。
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改革。比如,全面启动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结构调整等,以破解服务业发展中的诸多结构性矛盾。
四、中国服务业转型发展为深化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
中欧服务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相比于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而言,双方贸易总量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占比仅为1.5%左右,中欧经贸合作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到2020年,中国服务贸易如果达到1.2万亿美元、中欧服务贸易比重由2013年的13.2%提高到20%,中欧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2000亿—2200亿欧元。
推进中欧自贸区进程。欧盟在电子技术、航空、信息通讯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能源环境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管理等生活性服务业有独特的优势,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如果双方协力促进中国巨大的服务市场需求与欧洲服务业的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中国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与欧洲的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将形成欧洲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新动力。前不久,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形象的比喻是,为2300万人打开了13亿人的大市场。如果中欧自贸协定签订,那将为5.7亿人打开13亿人的大市场,其效应不可估量。
中欧合作促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变革。当前,全球经济治理进入新阶段,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重构,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新秩序和新规则制定主导权的竞争正在多个层面展开。无论是中国也好,欧盟也好,都要通过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呼吁,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在以G20机制化为重点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相互沟通、协调行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
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中欧双方就“容克计划”与“一带一路”如何融合,尽快形成行动计划并建立工作机制。
二是建议中欧政府支持中欧相关的智库,开展中欧自贸区可行性研究,并尽快提出框架性建议。我认为,有可能在新形势和新背景下、尤其是整个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在投资贸易自由化谈判的过程中启动中欧自贸区谈判。这件事情越早做越好。时间决定行动。我们需要因时而变,打破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以适应新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增长的需求以及中欧深化合作的需求。
三是建议在双边政府支持下,尽快形成中欧智库合作的工作机制。无论是行动计划还是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中欧深化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欧智库合作的力度。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此文为作者在6月30日召开的“第五届中欧论坛”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