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CPI难破“2” 宽松政策待加码

2015-7-10 6:38:37东方财富 【字体:

6月首个宏观经济数据昨日出炉,CPI指标显示上半年物价涨幅温和,通缩风险不容忽视。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比5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纵观上半年,CPI则同比上涨了1.3%。

  6月首个宏观经济数据昨日出炉,CPI指标显示上半年物价涨幅温和,通缩风险不容忽视。昨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4%,比5月回升了0.2个百分点,纵观上半年,CPI则同比上涨了1.3%。业内分析认为,从数据上看,我国经济仍然处在通货紧缩的边缘,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必将进一步放松,实体经济或将扛起未来经济复苏的“大旗”。

  CPI停留“1时代”

  与此前各方猜测的数字基本吻合,6月的CPI数据未及1.5%,但同比上涨1.4%,已经比5月1.2%的数据要好看一些。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分析称,6月CPI同比涨幅能达到1.4%,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对比基数较低,此外,食品价格尤其鲜菜和猪肉价格上涨较多是原因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显示,自2014年9月起,我国CPI涨幅已经连续10个月持续徘徊在“1”时代,有分析认为,CPI连续10个月未破“2”基本反映了目前我国整个经济形势和物价的实际情况,下半年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发生,CPI或将平稳维持在这一区间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认为,虽然目前多项经济指标都有向好的趋势,下半年经济形势也可能会稍好于上半年,但这种好转的幅度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因为国内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再加上财政的拉动作用也相当有限,PPP等新模式的推广也不够顺利。”王军说道。在他看来,即使下半年经济有回暖迹象,CPI或仍难突破2%。

  除了CPI,更让人头痛的则是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经创纪录地连续40个月下滑,业内透露称,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跌势,受其影响,预计7月PPI指数走势仍将走低。

  仍需警惕通缩风险

  本月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表示,随着前期出台政策措施效果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有望在下半年延续好转态势。但他也提醒称,当前主要指标好转的程度仍是初步的,对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可掉以轻心。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经济形势整体趋于好转,但目前我国经济仍然面临着相当大的通货紧缩风险。

  通货紧缩,即随着流通货币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投资与再生产随之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5月CPI回落至1.2%就使得刚刚有所缓解的通缩风险又有卷土重来之势,而本月也只比上月小幅回升0.2百分点,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由于CPI持续处于低位,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国需要时刻警惕通缩风险。“尤其是处于链条中间地位的实体经济目前整体疲软,大批企业的生存十分艰难,一些企业反映称,当前的经营情况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糟糕,这种情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通缩的风险。”陈及说道。

  王军也认为,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国内需求已经严重不足,供给端又很难出新,再加上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以及原材料的价格不断向下,种种原因的叠加导致了我国经济仍然处于通缩危险的边缘。

  实体经济或扛起复苏大旗

  面对物价持续走低、通缩风险加剧的现实情况,政府又该如何出手应对?王军认为,未来稳增长的政策或将继续加码。“从全年来看,需求不足、通缩压力大是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我认为下半年应该采取更大力度的宽松政策来稳增长和物价水平。”王军表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认为,货币政策也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未来仍将延续稳健适度宽松的主基调,2015年下半年至少还会有两次降准,同时降准和降息的间隔会缩短。当下,政府正在平衡增长和改革之间的关系,未来出台更多的宽松政策是可以肯定的。

  但在陈及看来,仅仅在政策上加码显然还不够。他解释道,目前国家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已经将能用的手段用过了好几轮,用国外的说法就是,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政策的无效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稳增长的相关政策,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抓紧推行结构性改革,解决目前国内存在的产能过剩等矛盾,特别是利用好”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刺激实体经济,一旦实体经济”活“过来了,经济的复苏也就指日可待。”陈及说道。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