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供给需求对接存难 社会化养老政策断层待衔接

2015-7-22 6:39:24东方财富 【字体:

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紧张。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供给需求“对接”存难,可谓道尽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而探寻解决之道,也正是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都在致力推进的重点内容之一。

  最近,一份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聚焦了人们的视线。其间透露出的有关我国养老机构的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供给紧张。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另一方面,面对巨大的养老市场需求,养老服务机构却普遍面临着难以对接需求的尴尬。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三成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48%。

  养老服务市场存在供给需求对接存难,可谓道尽了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现状,而探寻解决之道,也正是近年来从政府到民间都在致力推进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旨在一探当前养老服务机构的生存现状。

  姓“公”姓“私”差别巨大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地区的赵女士,近日来正在为其年近七旬的老母亲寻求口碑、条件、环境可心的养老院。经过多番走访市区、郊区不同性质养老机构后,她的决定看似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但实际上却从一个侧面为记者揭示了公立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的生存现状。

  “从三年前开始,通过比较城区的两家公立养老院和昌平、通州、顺义以及周边燕郊等地区多个私立养老机构后,最后还是更倾向于让母亲在离家最近的一个半公半私的小型社区养老院入住。”赵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实际上,郊区的私立养老机构环境最好,设施完善,价格普遍在每个月5000元到8000元不等,而小型社区养老院的每月花费不足3000元。

  实际上,最初让赵女士衡量不同养老机构好坏的并非是价格因素。她曾一门心思地想尽办法希望母亲能够入住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家完全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兴建的福利性养老机构。赵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号称“一福”的养老院是北京市最为著名的养老机构,不仅护理人员专业、养老养护分类细致、医疗资源权威,更重要的是历史悠久且地处市区,一切都很便利。

  那究竟为何赵女士早早就放弃了让母亲入住“一福”的念头呢?按照赵女士的话说,“要是真的等进‘一福’,黄花菜都凉了。”早在2012年,“一福”的报名入住人数就排了将近一万人,按照当时的顺序,赵女士需要至少登上12年才可能将母亲送进这所全市盛名的养老院。“所以,当时最先排除的就是‘一福’,开始转而向郊区以及周边地区找寻一些条件好的私立养老机构。”赵女士说,实际上,从硬件设施来说,一些大型私立养老机构条件都非常好,有包括老年公寓、活动中心、医疗服务等,但一个普遍现象是,这些大型私立养老机构的床位空置率很高,“有的甚至一层楼都不见几个老人。”

  按照赵女士的理解,老年人喜欢热闹,即便是和同龄的老年人,至少也能互相聊天打发时间,但如果真的到了没什么人气的养老机构,恐怕也会闷闷不乐。“最后选在离家最近的这个养老院,是一家由当地乡政府和民资合作,用的就是乡政府的地和房子,由民营机构进驻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入住的大多是附近老人,且没到人满为患的程度。”赵女士说,平日老母亲还是常在家里居住,有时闷了就去附近的养老院,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就能到,“老人离家近还是最方便的。”

  社会化养老仍待衔接政策断层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12亿人,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00万人,失能老年人口接近4000万人,对养老服务产业的需求可谓巨大。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似乎早已引起广泛重视,但却始终难见较大改进。

  早在2012年,本报记者采访有关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过程中,曾结识一位致力于推进医养结合的投资人王于,在他看来,未来的医疗服务市场应该与养老服务市场高度整合,如此,才能应对日益巨大的养老及就医需求。然而,当时的政策是仅针对提供医疗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并未纳入养老范畴。

  直到2013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把服务亿万老年人的“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使之成为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自此以后,包括以房养老、城乡养老保险衔接、养老设施用地单独列项、社区居家养老等一系列涉及养老产业和利好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纷纷落地实施,这也让王于看到了春天。他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北京周边兴建起诸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养护人才队伍完备的养老机构,足以证明养老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在已经投身其中的王于看来,至少目前,寄望社会化养老产业大发展还必须面临着例如政策体系不完善、养老机构双轨运行、缺少市场竞争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氛围有待提高等待解难题。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存在于人们的传统养老观念之中,即多数中国老年人热衷于居家养老。”王于说,这部分养老需求实际上为社区化居家养老提供了不小的市场空间,这部分养老需求以后很可能会走上小型化、连锁型的养老格局,“越先抢占市场越有利。”

  而对于大型高端的公寓式养老机构,在王于眼里,同样有着不错的前景。他认为,这部分需求更适应于观念比较超前,且对生活环境和品质有要求的养老需求的人,这部分市场将成为未来民营养老机构的主要存在形式。

  然而,一直热衷于实现医养结合的念头始终在王于的脑海中。他说,医养结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对接,才是解决养老市场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毕竟,大家对于养老,除了对环境、设施的要求外,最重要的还是确保生命健康,这些就要仰仗成熟、完善的医疗资源。”王于说,希望能够衔接这部分的政策断层,将社会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乃至和公立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事项尽快细化并推广落实。

(责任编辑:DF10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