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13日),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央行举办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选择当前的时间窗口来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是因为一段时间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
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将带来资本外流压力,降准的可能性大增。如果汇改是由于流动性宽松带来的贬值压力,降准又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宽松,两者之间看似矛盾之处又该如何理解呢?
对此,多名市场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的核心在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但为了对冲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及流动性压力,降准预期仍旧迫切。
7月货币信贷增长偏快
“一段时间流动性的宽松促进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从而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了一定的贬值压力。”张晓慧在会上解释推出汇改举措的时间窗口时表示,应该说这和近日公布的7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的意外跳升是有关系的,7月份是普遍货币增长的传统小月,但今年7月M2比6月跳升了1.5个百分点,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61万亿。
央行公布的7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M2增长率为13.3%,预期为11.7%。央行认为,M2远超预期的原因之一,是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导致金融机构贷款大增。
央行副行长易纲则指出,汇率政策是一个综合的框架,因为利率、汇率、资本流动、货币供应量这些变量都是相互联系的。在把握货币政策的时候,现在一定要实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关键是松紧适度。
随着本周二、周三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两天出现千点贬值后,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将不可避免带来资本外流压力,央行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加大。如果说汇率改革是由于流动性宽松带来的贬值压力,降准又会进一步加大流动性宽松,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矛盾?
招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记者表示,7月信贷数据中剔除掉对证金公司的贷款后,发放给实体经济的贷款并不多,甚至是环比减少的。“降准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刘东亮认为,除了对冲资本外流的压力,如果央行希望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可控,势必需要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市场流动性也会因此而紧张,为此,同样需要降准来释放流动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记者表示,从央行8月11日的声明来看,央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才是理解此次人民币中间价贬值的核心关键点。“我认为降准更迫切了。”鲁政委也认为,人民币贬值将使得外汇占款减少,加强了降准的预期。
两年可实现市场化机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有助于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相信未来央行的主要目的仍是推动人民币汇率能实现自由浮动。
事实上,央行新闻发言人日前在答记者问时就表示,未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会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的人民币汇率。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外汇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未来将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进一步发挥市场汇率的作用,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外,央行、外管局将切实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保证资本流动合规有序。
对此,鲁政委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预计在两年左右,人民币汇率将基本实现市场化制度。
IMF近日称,相信中国可以,并应致力于在2~3年内实现实质性浮动汇率机制。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