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标志着我国首个经国务院批准的综合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项目正式落地。
据了解,张家口地区太阳能与风能资源丰富。风资源储量约20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1170万千瓦以上。同时张家口属于太阳能辐射Ⅱ类区域,年地域日照时数2756—306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500—1700千瓦时。
2014年张家口市风电并网装机660万千瓦,是我国风电装机容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由于张家口拥有这些先天的优势,所以《规划》中决定,到2020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以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到2030年?熏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达950亿千瓦时以上。
从这些数据看来,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将大有可为,但是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市场的消纳。
《规划》中提出2014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容量约700万千瓦,但区域内电网最大负荷仅为1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对外输送能力不足4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严重受限。考虑到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超过5000万千瓦,对外输送通道和消纳能力建设需求迫切。
不可否认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只是其中化石能源电力占90%以上。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虽然这些条件都为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外输消纳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电网的融合还存在问题。
据介绍一直以来,张家口地区的风电送出都是搭山西、内蒙古火电输送线路的“顺风车”,每到用电高峰时节,线路总是“堵车”,不免影响到风电的输送,当然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会存在同样的困扰。尽管国家电力部门也建立了一些风电输送的工程缓解这一矛盾,但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想要真正的发挥作用,还要期待政策的尽快落实。
而此次出台的《规划》,也提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未来规划。张家口将开展三类可再生能源项目:一是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重点在坝上地区和坝下适宜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三期、四期工程;二是大规模光伏发电基地,在怀来至崇礼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廊道;三是大功率光热发电项目,在坝上地区和崇礼县重点发展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推进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可再生能源发电除去合理的外输之外,本地消纳也会是其重要的消费市场。例如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的第24届冬奥会,张家口地区的奥运场馆将是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县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的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设4—6座10万平方米级以上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站,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而这两个市场的发展都需解决一个关键的技术:电力储能。
相关人士认为,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大、负荷变化梯度大,需要通过不断加强储能技术和优化电网来实现其接入电网。
记者整理发现,我国目前对于可再生能源中的太阳能存储技术主要是电池系统。尽管由于电池储能相关技术的成熟和铅低廉的价格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铅酸电池系统是目前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储能设备,但是由于电极硫化引起的相对较短的使用周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而对于风能储备,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的电池解决方案是不适合风能储存的,由于其低储存生产投资比值(ESOI)为5-32,意味着需要储存风力发电的能源比实际存储的能源成本更高。
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前景可期的情况下,缺乏新的储能技术也将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张家口作为首批示范区也将在这方面做出努力。示范区将大力推广应用储能新技术,积极探索商业化储能方式,逐步降低储能成本。加大压缩空气储能、大容量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研发力度,开展规模化储能试点。同时,还将配套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参与区域电网调峰。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