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内 >> 浏览文章

珠江西岸“七小虎”广东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

2015-8-22 7:54:57东方财富 【字体:

中国经济处于历史性的转型再平衡,新旧增长动力交替之际,宏观经济信号纷繁复杂。为此,本报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区域转型”的最佳实践,选取标志性区域,发掘地方样本最大价值,观察国家战略的地方布局,梳理区域经济脉搏。本期率先推出广东省的经济转型探索,曾经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著称的广东正在布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中国经济处于历史性的转型再平衡,新旧增长动力交替之际,宏观经济信号纷繁复杂。为此,本报在今后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区域转型”的最佳实践,选取标志性区域,发掘地方样本最大价值,观察国家战略的地方布局,梳理区域经济脉搏。本期率先推出广东省的经济转型探索,曾经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著称的广东正在布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

  凭借大项目投资拉动和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等方式,珠江西岸已在不少领域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产业链缺失,依然是不少城市正遭遇的挑战。

  中国家电“双巨头”在装备制造的赛场上展开较量。

  8月4日,美的宣布联手日本安川电机组建合资公司,进入机器人产业,并称其为未来的“第二跑道”。就在同一天,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接受采访时提及,格力三年前已启动“机器换人”,并将建立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计划用五年时间将格力装备打造成世界级产品。

  这场交锋的大背景是,广东正在布局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下称“珠西战略”)。这条新兴产业带的建设肇始于2014年8月,旨在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值翻番,打造2万亿左右的产值。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六市及顺德区“六市一区”被划入建设范围。顺德区行政区划属于佛山市,同时亦是广东省直管试点区,在经济权限上比一般的市区要大,故与“六市”并提。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流失,土地和环境约束日趋加剧,新兴产业羽翼未满,时间愈发紧迫。眼下的这场转型升级竞赛中,制造大省广东必须跑赢时间,否则将无缘世界工业更高级别的较量。变道“珠西装备”,能否帮助广东制造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继续领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凭借大项目投资拉动和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等方式,珠江西岸已在不少领域形成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不过,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产业链缺失,依然是不少城市正遭遇的挑战。

  8月22日,首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装洽会”)在珠海召开。会议前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六市一区”二十余家企业及分管的政府官员,剖析这场广东制造“装备战”的现实与趋势。

  转型接力:“珠西七小虎”

  制造业历来是珠江东西两岸经济竞逐的跑道。

  珠江两岸的赛跑最先见于“广东四小虎”。这“四小虎”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初开全国县域经济之先的四个县,其中南海、顺德、中山聚于西岸,东莞则独处东岸。上世纪80年代,西岸借村镇经济之风一度领先东岸,南海的陶瓷、顺德的家具、中山的灯具蜚声全国;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东莞则依托临近世界市场的优势大量吸引外资,“世界工厂”名扬全球,风头压倒了西岸。

  “广东四小虎”的年代已有些久远,但珠江两岸一直扮演支撑“广东制造”增长的主要角色,而东岸凭借深圳、东莞的体量在规模上长年占据优势。不过,当时间来到近几年,东岸和西岸都必须面对严峻的形势:制造业原先依靠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和粗放型增长模式,将难以延续;而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兴业态尚未有足够体量承担起“新老交替”的任务。这两大问题,正引发现今广东乃至中国制造业的阵痛。

  这场风风火火的转型之战,或许是珠江西岸缩小与东岸差距的一个机会。机会确实来了,一个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正在珠江西岸集结。其目标定为用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值翻番,打造2万亿左右的产值。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六市及顺德区“六市一区”被纳入建设范围。“先进装备制造”和“珠江西岸”两大关键词叠加,被当做广东工业转型升级、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选择。

  这个选择在广东省政府决策中可见一斑。今年3月印发的《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加快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粤东西北产业园区发展质量,培育工业转型升级新增长极。

  而在今年7月下旬,广东省政府召开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省长朱小丹强调,要加快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根据广东省的规划,到2017年,珠江西岸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将实现产值15000亿元,这一数据到2020年将达到22000亿元。

  推进一年来,“珠西战略”已小有所成。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77亿元,同比增长9.6%,装备制造业投资451.2亿元,同比增长42.5%;新签约投资额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共87个,计划投资总额378.4亿元;在建投资额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共197个,计划总投资1186.8亿元。从产业定位来看,“六市一区”已初步形成地方特色,如佛山、顺德主攻智能制造,珠海发力海洋工程装备和通用航空。智能装备制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十大领域制造业,被纳入“先进装备制造”序列。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表示,从企业综合竞争力上看,珠江西岸地区近些年来并不弱于珠江东岸地区,并且呈现出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广东消费品制造业发达,具备庞大的装备产品需求市场。近些年来,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等地抓住市场契机,初步发展起了一些极具市场前景的装备制造企业。从结构布局看,珠西地区已具备先进发展装备制造的比较优势,将是广东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拓展增长潜力的重要方向。

  装备进阶:开辟“新业态”

  “搬运工人要像牛一样拉着板车,一天来回走动20公里,这样的工作越来越没人愿意干。”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说道,他的身后播放着一名工人在车间来回拉运电冰箱的视频。

  包括搬运工在内的劳动力资源,支撑起了广东制造业三十年的快速增长;也正是这些工人的离去,迫使原来的企业不得不转型升级。陈洪波提出的是不少企业当前需要解答的问题,招不到工人,企业怎么办?

  陈洪波的参考答案是“换机器人”。他替这家电冰箱企业算了一笔账,工人的运能是16台/次,而嘉腾公司研发的AGV(搬运机器人)的运能是34台/次。每台AGV的运能相当于两名劳动力。一台AGV售价在10万左右,如果电冰箱企业“机器换人”,大约一年半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

  在佛山制造业转型浪潮中,嘉腾公司早在2005年就“拥抱”机器人行业。其坚守十年的意义不仅限于简单替换劳动力。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工业机器人启动了佛山的新一轮技术改造。仍然以嘉腾公司的AGV为例,如果AGV柔性生产线整体替换传统生产线,则可以节约90%的能耗,每天省电100度以上。而由于是电脑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出错率将大大降低。技术改造在佛山并不鲜见。今年上半年,佛山的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中,装备制造业项目备案共176个,计划投资72亿元。

  佛山市经信局副局长谢国高介绍,近年来,陶瓷机械、木工机械、注塑机械、玻璃机械等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纷纷涌现,仅在顺德区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就超过20家。其中,佛山的木工机械、注塑机械、玻璃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位置,而陶瓷机械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跃居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在这场“机器换人”为主要看点的“智能制造”浪潮背后,陶瓷、家具、家电等细分行业的佛山本土民营企业功不可没。

  佛山的龙头企业美的,将机器人产业视为“第二跑道”,其大背景也正源于此。

  和老对手美的相类似,格力也正开足马力进行“无人工厂”技术改造。不过,格力所在的珠海与佛山并不一样:珠海以旅游胜地花园城市为人所知,近年来才发展重工业。

  珠海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传统制造业基础薄弱现状?珠海的做法是“大手笔”签约大项目,“海陆空”齐头并进,再造产业链。珠海市科工信局副局长容立雄介绍,近年来,中海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三一集团港口机械、珠江钢管等项目先后落户高栏港深水大港,而中国北车、中航通飞等项目已建成投产。今年内,珠海还将促成中联重科环境机械制造、巨涛海洋工程二期等12个项目落地建设,总投资225.1亿元。这些项目堪称行业龙头的“大手笔”。

  “我们建立了招商目标企业库,瞄准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正一对一地推动签约落户,争取一批新项目达成投资意向。”他说。

  “佛山和珠海是个性不同的两座城市,互补的优势很明显。”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光南表示。他指出,佛山有传统产业基础,遵循的路径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传统制造业的设计销售进行优化,并向外转移部分产业;珠海传统制造业基础比较弱,在“海陆空”新业态、智能化方面有比较优势,因而以“海陆空”+“智能”为方向,对经济有明显带动效应。

  事实上,佛山和珠海的不同倾向背后,代表着珠江西岸城市进阶“先进装备”的两条路径,其焦点在于如何面对传统制造业。佛山路径重视“传统”,改造原有产业以继续释放增长活力;珠海则开辟“新业态”,引进有比较优势的行业龙头、大项目打造新的增长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中山的LED行业、肇庆的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阳江的不锈钢产业,走得其实就是佛山的路子;江门的轨道交通、中山的新能源,则类似珠海的“大手笔”。

  这两种路径选择有多少效果,还待时间检验。

  研发生机:强者间寻找缝隙

  “如果传感器的核心技术也是我们的就好了。”在嘉腾公司的机器人车间,陈洪波指着一台AGV说道。

  陈洪波所指的AGV,大部分生产技术都掌握在嘉腾公司手中,但是传感器采购自日本企业。传感器相当于AGV的眼睛,日本传感器的精度让行进中的AGV遇到障碍物自动停止。一台AGV售价10万,其中传感器的成本就需要2万。对嘉腾公司来说,掌握核心技术意味着AGV将获得更利于市场普及的低价。

  核心技术重要性不言而喻。在LED行业集聚的中山市小榄镇,立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SP(无封装贴片)技术,这项技术可省去生产LED的光源封装环节,节约成本。

  国外一台CSP设备售价上百万到上千万不等,普通LED企业难以承受。而立体光电凭借自主技术将CSP设备的售价降到20万元。

  看起来,“谁来掌握核心技术”这个问题,标准答案应该是“自己”。但自主研发这本账并不简单。

  “企业不会只想着掌握核心技术,研发是一件时间长、风险高的投资。”立体光电总经理程胜鹏说。他举例说,在CSP技术之外,立体光电研发过一项彩虹管无缝焊接技术。不料LED产业升级一步到位,跨过彩虹管焊接阶段,直接使用插片式技术,他们投入的研发力量和数百万经费“血本无归”。

  “如果企业因条件限制不再研发,那么市场化的结果必然是简单的组装和生产。”张光南表示。

  在轰轰烈烈的转型升级中,“创新驱动”、“自主研发”被无数次强调,也被无数次验证行之有效。但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在“珠西战略”推进浪潮中,许多装备制造企业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国外,其中不乏一些大型的重工业和行业龙头。面对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强者,不少企业既表现出对“核心技术”的渴求,又同时显露出对研发的畏惧。

  在渴求和畏惧的矛盾心态背后,企业研发这本账应该怎么算?

  程胜鹏认为,对于市场已经成熟的领域,研发的价值并不大。如中山的照明产业目前还缺少高端的芯片技术,但目前厦门、芜湖等地已经成熟,并且已有产能过剩的趋势。研发出来的技术和已有的技术竞争,并没有多大优势。而对于市场空白的领域,研发或有生机。

  另一种选择是,在强者面前寻找生存的缝隙,并与之合作。在机器人领域,机械手的核心技术被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四大家族”所垄断。佛山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选择是避实就虚,转而研发集成系统——用电脑程序给机械手设计适合陶瓷、木工的抛光、打磨和拉丝动作。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谢其峰强调,制造机械手的核心技术确实重要,但适合本土企业需求的集成系统也同样是核心技术。

  他举例称,国内早前的政府政策倾向于解决就业问题,“中国制造”不太讲究精度。而高精度的国外设备碰到操作失误,最终的成品可能作废。要解决这种“洋技术”的水土不服,就需要兼容“非精确生产”的集成系统。而了解本地企业的生产需求,为其量身定做机械手的规定动作,熟门熟路的佛山利迅达远胜于洋人工程师。本土优势促成了利迅达公司和瑞士ABB的携手合作。

  “政府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改变企业的成本规则和比较优势。”张光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建议,政府一方面要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企业创新收益和预期收益,另一方面可提供些公共实验平台和检测平台,帮企业节省研发较高的实验和检查成本。

  配套产业:提升项目“流动性”

  “中山很难再拿出这么大块的地了。”中山市经信局副局长邓锦平说。他谈到的是板芙镇河西区一块6000多亩的连片建设用地,正在规划建设中山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在中山市土地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这个产业园来之不易。

  建设用地告急,并非珠江西岸的共性。在“六市一区”中面积最大的肇庆,大片可供开放的建设用地,被当做政府招商引资的一大招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发现,珠江西岸“六市一区”,存在建设用地的冷暖分化,距离珠江口较近的珠海、中山、佛山和顺德,建设用地存量吃紧;相对偏远的江门、阳江和肇庆却号称“土地资源丰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大企业、大项目依然往拥挤的珠海、中山落户,而肇庆、阳江空间充足的产业园难以吸引行业龙头驻足。

  土地资源和大项目数量反差较为典型的是肇庆。肇庆是“六市一区”面积最大的城市,但装备制造业产值仅排在倒数第二。目前,肇庆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有279家,而够得上“先进”标准的企业仅有100家。这其中多数为汽车配件、机械加工等行业的企业,真正实现智能化制造的企业并不多。而在佛山,仅规模以上智能装备制造业企业就559家。

  土地多,人力成本低,大企业、大项目却不愿落户。问题出在哪里?

  “好项目每个城市都抢着要。大项目落地不仅看政策环境,还要看产业环境。”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丁孝智表示。他分析,肇庆的问题出在产业环境上,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人才储备、经营环境都有待完善的空间。而在张光南看来,珠海、中山等地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发达的国际商贸网络,后发的肇庆目前没有办法比。

  肇庆的现状揭示了“珠西战略”的“流动性”难题:如果要素不能有效地在区域之间相互流动,那么这条旨在发挥“合力”的产业带就如同一盘散沙,更遑论促动广东制造转型升级。

  丁孝智强调,要解决当前大项目不愿来的难题,还得靠当地政府勇于迎接挑战。其中一个方向是与其他城市的产业链衔接。以汽车为例,肇庆可以专注于做汽车零配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通过珠江西岸城市圈和广佛肇经济圈对接佛山、广州等城市的汽车产业。但即使是做配件也要找准着力点,要有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要在智能化上下工夫,只能生产方向盘作用不大。

  “但首先必须要‘大手笔’。一个城市不可能永远跟着别人走。”他强调。肇庆市需要引进优质大项目,同时引进配套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布局,并将发展相关的服务行业,由此形成一个大中小多层次的产业格局。

  肇庆市副市长谢敏强也强调,肇庆市正下定决心,发力抓住先机装备的发展机遇,大力搞好政策环境、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模式,引进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

  产业链相对完善的“第一梯队”依然在不断自我升级。在中山,一种围绕产业链的“靶向招商”正在兴起。

  中山先后赴深圳、北京、武汉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活动。每一个城市都有主攻的方向,其中对深圳市的招商重点是机器人、光电装备和医疗器械装备;对北京市的招商重点是北斗导航和物联网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对武汉市的招商重点是光电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这些被确定的重点,既是目标城市产业链的优质企业,又是中山有产业链基础的企业。

  邓锦平介绍,通过“靶向招商”,中山已经与国内150多家龙头企业对接交流,吸引50多家企业前来考察。亿阳信通、明匠智造、康芝科技、宏锐星通等7个项目已成功签约落户,太阳能柔性薄膜、3D打印金属粉末设备、新能源动力汽车等12个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

  “招商引资要改变观念,不要动不动就连根拔起。不要说当地政府不接受,企业怎么可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邓锦平表示,招商引资要考虑各方共赢。企业可以在中山建生产基地,也欢迎企业在中山开拓业务,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招商引资。

  “企业在当地有市场了,还愁他不来?”他反问道。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