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获悉,正在制订中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江苏将重点推进以南京和苏州为龙头的大都市带建设。
今年8月,《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获批。在国家批复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中,苏州成为“特大城市”。算上之前的省会南京,江苏有两城市升格为“特大”。
江苏省内多位学者认为,在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南地区,作为省会的南京和作为经济中心的苏州在成为特大城市后,打造江苏沿江大都市带的条件已成熟。
打造沿江大都市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正在制订中的江苏省“十三五”已明确提出:江苏沿江地区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镇化已进入了以城市与区域一体的现代化阶段,因此要顺应城市群提升质量向大都市带发展的空间优化规律;而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中也表明,要探索出在新常态下的高质量的区域现代化之路。
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李程骅认为,加快构建沿江大都市带,将为江苏整体的区域创新提供新的动力机制。
事实上,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中,沿江大都市带的建设目标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核心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连绵区”,这与国家对长三角地区的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是为江苏对这一国家战略贯彻与落实的主要方式。
而以南京和苏州为龙头的沿江大都市带的建设,将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宁镇扬都市区等又无缝链接起来,符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构建以创新型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此外,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中,亦对产业转型升级、国际竞争力、城镇化格局、综合运输大通道等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从这一角度出发,江苏沿江都市带在产业集群的构建、运输大通道和城际轨道网络上,又将承担起示范带头作用。
“会促进长江两岸形成网络化的大都市带,逐步打破原来长江两岸、各市之间存在的”断头“、”门槛“等问题,促进新产业体系、服务能力、创新水平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李程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苏锡常加速分化?
相对于国内诸多省份省会城市的“一枝独大”,南京和苏州的“双引擎”省域发展更加协同。
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金太军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京和苏州成为特大城市,使得江苏成为“双中心”发展格局,“”比翼双飞“的趋势,整体上有利于增强江苏的整体经济实力。”
除了苏州成为特大城市外,《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体现的另一大亮点则是江苏的另15个大城市,这其中包含了江阴、昆山、常熟和张家港等4个县级市,与城镇化体系中另外11个省辖市“并驾齐驱”。
有省内学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除江阴隶属无锡外,另外三个县级市均是苏州管辖,因此这一格局可能会促使原苏锡常都市圈加速分化。
李程骅表示,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常州、无锡与泰州、苏州与南通等城市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江阴、靖江、张家港、太仓等都已在形成新的协调发展格局,特别是沿岸的港口的资源整合优势加剧,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李程骅进一步指出,从沿江大都市带的角度看,不仅有助于解决原来存在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镇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利于原来被“矮化”的超级县级经济大市的能级地位的提升,促进整个区域形成转型升级的新格局。
但金太军也提出,苏锡常同作为省辖市,更多的是一种平行管理,三方并没有拉开大的差距,“长三角本身强调一体化,要更多地发挥苏州作为苏南中心的作用,发挥功能性、互补性的良性协作,苏州成为特大城市有可能会对无锡常州造成一些压力,但更多的是良性竞争”。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