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大型公立医院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及数百位来自全国各省的医院管理者及业界专家齐聚湖北武汉,共同把脉医改,力求破解看病就医难题。其中,湖北宜昌以“互联网 +”助推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成为关注焦点。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统一转诊协作平台、医患双方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财政负担较重等,成为制约分级诊疗推进的重要掣肘因素。
2014年6月,湖北省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大胆改革创新,将“互联网+”战略与分级诊疗体系有机结合,联手健康之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搭建了全市“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实现了转诊、预约挂号、导诊、家庭医生电子签约、随访、咨询、慢病管理等多项医疗服务信息的电子化、平台化,打破了原本市、县、乡三级诊疗机构之间信息互不连通的“孤岛”现象。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电子签约与医生建立长期稳固关系,通过微信、400电话、网站、AAP等多种辅助方式享受随访、咨询、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就诊服务。
记者25日在宜昌当阳市庙前镇卫生院采访时,遇见了因急发腹痛前来就诊的张桂秀婆婆。卫生院医生根据症状,认为符合市卫计委颁发的转诊指征标准,于是马上登录宜昌市卫计委“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通过平台填写电子转诊单,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摘要、欲转往科室等信息,并直接传送当阳市人民医院、新农合部门同步进行审核。不到十分钟,新农合同意转诊以及到当阳市人民医院检查治疗相关安排的短信就反馈到了张婆婆家人的手机上。经当阳市人民医院检查,张婆婆为肝脏出血,情况严重,于是又立即通过“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转往宜昌市中心医院手术治疗……
从基层医院开始,张婆婆所有的就诊信息通过转诊平台由乡、县、市三级医院的主治医生同步共享,新农合办公室同步审核,既保证了张婆婆的疾病得到快速救治,又节省了医疗费用,实现了信息流、服务流和财务流的统一。一条生命线在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上实现了高效有序运转。
当阳市卫生计生局副局长熊贵斌说,新平台运行后,患者办理转诊更加便捷高效,报销更加方便,更愿意到基层首诊,医患双方互动更多,双方积极性更高,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实现了落地。统计显示,今年5月到8月,当阳市新农合系统对接后与对接前相比,市内住院病人上升了27%,市外转诊率降至8.7%,90%以上的患者在市内治疗,“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基本实现。与此同时,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满意率达96%以上,医患矛盾大大缓解。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晋认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是阻挠分级诊疗制度落实的一个现实障碍。就湖北省内来看,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转诊协作平台,转诊、审批、报销都要靠人工负责,流程执行繁琐,信息流通不顺畅;有些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当地的区域协作平台,但是它们分别是由不同的软件公司搭建,没有固定标准,这些软件公司搭建的区域平台各自为政、互不连通,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患者信息无法在各平台间共享,患者、社区、医院也无法实现跨区域连接,导致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行并没有真正落地,步履维艰。
国务院医改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陈文玲表示,湖北宜昌“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包容性、开放性,消除了区域间各自为政的屏障,实现了跨区域平台有效连接,使医患供求双方信息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畅通运行,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