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新兴课题。
2014年7月1日,美国著名的《海外账户税收遵从法案》(俗称“反肥猫法”)正式实施,标志着美国开始对“富人逃税”重拳出击,严打全球范围内美国公民的逃税问题。
而此前刚刚曝出的汇丰银行“逃税门”问题更是将逃税的富豪推上了如坐针毡的地步,包括英国、美国、比利时、阿根廷、奥地利、丹麦在内的各国对“逃税名单”的调查可谓是对“逃税门”掀起的全球性围堵。
不过,与富豪“依赖于银行的保密”进行逃税不同,跨国公司借助转让定价进行的逃税更具有技术性,很多时候,即使调查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虽然对高收入低税收的状况多有质疑,但是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最终的结论也只是“避税”。
这正如英国政府税务部门曾经在星巴克税收问题上遭遇的尴尬,此事最终引发公众对于税制改革的呼吁。很显然,这不仅仅是英国所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转让定价的技术路径安排越来越娴熟,包括越来越多的税务服务机构为跨国公司所提供的更具针对性的“合法性安排”,跨国公司为了赚取利润的需要,会进一步强化其“在高税率国家增加成本,将收入转移到低税收或零税收的国家”的行为,进而令其在高税率国家的营收和税收呈现进一步的不平衡状态。
而这种不平衡,往往也并不是简单的税收减少的问题,来自英国的分析人士就表示,“它会引发跨国公司与当地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由于跨国公司真实的盈利能力增强,当地的中小企业将处于更加弱势状态。”
因此,有关规范跨国公司在全球逃税问题的税制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2015年2月6日,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以下简称“国税总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间接转让财产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号,以下简称“7号公告”)及相关解读。无疑,这是中国根据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涉及中国境内的跨境纳税问题所做出的及时性安排。
根据7号公告的规定,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是指非居民企业通过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中国应税财产的境外企业股权及其他类似权益,产生与直接转让中国应税财产相同或相近实质结果的交易,包括非居民企业重组引起境外企业股东发生变化的情形。同时7号公告将对未来和过去已发生的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等财产的交易产生影响。
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定发律师及程虹律师均表示,“在间接转让的交易信息报告要求方面,7号公告与698号文相比有重大改变,包括报告义务,法律后果以及报告交易的主体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中国祭出了针对逃税问题的新规,伴随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对财政税收问题的关注,尤其是欧洲政府面临着严峻的债务问题,跨国公司在“逃税”问题上所面临的全球性围堵将更为严厉,而这种围堵可能初期仅限于调查,后期则可能面临立法上的收紧,“逃税”正成为跨国公司不小心就会踩到的****。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