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期间见证丝路基金、三峡集团与巴方16.5亿美元联合水电项目备忘录的签署,金融合作正扮演重要“敲门砖”,叩启“一带一路”万亿美元级财富大门。
“‘一带一路’将孕育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都将在这一沿线。”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然而,一方面是沿线国家和地区旺盛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却是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未来10年内,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总计需要8万亿美元资金,年均需求在8000亿美元左右。
宗良分析,通过金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融资非常必要,否则“一带一路”难以成为现实。
为此,中方已积极倡导建立了包括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也在巴基斯坦签下第一单。
“这些领域我们要重点支持国内高端技术和优质产能走出去,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丝路基金董事长金琦特别强调,丝路基金是开放的,“我们也愿意与国际和区域的多边金融机构开展投融资的项目合作”。
令中国和全球投资者浮想联翩、跃跃欲试的是,8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将撬动多大的金融资本蛋糕?
“‘一带一路’肯定会形成巨大的融资市场。”宗良分析,这一市场规模庞大,货币的使用也将进一步多元化,“过去以美元为主,未来欧元无疑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清算行布点增多,有望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在域内外的使用”。
外资金融机构人士则表示,看好“一带一路”在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向记者表示,亚投行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对中国、对全球其它国家也会起到正面积极作用。
“现在很多国家的债券都是零收益、甚至负收益,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债券市场的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来说是好事。”张智威表示,过去一年间,中国在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等方面迈出的步伐之大超出预期,因此在未来一两年相信还会有很多惊喜。
“人民币能否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这取决于人民币币值是否足够稳定、是否具有很好的可兑换性、中国货币政策是否足够透明等。”花旗集团新兴市场经济与策略研究主管吉尔勒莫·蒙迪诺认为,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上述几个方面推进改革,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完)
(责任编辑: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