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的经济前景强健而稳定,仍有望引领全球增长。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全球经济增长仍不均衡,能源价格下跌,主要国家货币的币值大幅波动,金融市场稳定或受到威胁。
IMF最新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该地区增速在2015年将保持在5.6%的稳定水平,2016年将略微减慢至5.5%。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受国内需求驱动,并得到健康的劳动力市场、低利率以及近期油价下跌的支撑。尽管部分主要新兴济体增速放缓,但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且部分国家汇率走低,这将继续支持亚洲的出口。
尽管亚太地区各大经济体总体增势良好,但预计表现参差不齐。由于中国房产市场调整或将抑制相关投资,中国经济正放慢到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2015年GDP将增长6.8%,2016年将增长6.3%。
同时,IMF预计今明两年印度的增长率将升到7.5%,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印度的国内改革和低油价。
总体而言,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提高该地区收入水平、抑制通胀,但几个大宗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将受到不利影响。
部分由于货币政策分化,发达经济体汇率剧烈波动,这也影响到了亚太地区。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汇率兑美元极具贬值,而其他货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较小或维持稳定。分化的汇率走势也使政策制定者面临窘境,其需要权衡出口竞争力和由外币计价债券积聚所隐含的金融稳定风险。
虽然亚太地区的前景依然稳固,但下行风险仍存。首先,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将给该地区其他地方造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尤其是那些债务水平高企的地区。此外,生产力增长放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已导致亚洲的潜在增长减缓。
另一方面,油价下跌将推动亚洲经济增长,也为财政改革提供了机会,一些国家也已经实行了改革,但其中仍然存在风险。
鉴于亚太地区前景参差不齐,需要采取什么政策?由于各地区情况不一,“一刀切”政策难以奏效。总体而言,当前亚洲多数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实施了基本适当的利率政策。
但放眼长远,如果部分地区资本流动情况出现反转,可能需要提高利率。另一方面,日本利率已接近零,但由于要实现通胀目标,因此其量化和质化宽松政策(QQE)仍需持续推进,同时要推进结构性改革。
对于那些公共和私人债务高企的国家,逐步推行财政整顿将加强经济韧性。下跌的石油和食品价格也将为取消补贴、加大基建和社会开支提供空间,包括健康和教育开支,这有助于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宏观审慎政策应该致力于应对金融稳定风险,同时外汇干预应继续作为缓解过度汇率波动的手段。
当前,亚洲地区总体潜在增速放缓。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放缓可能反映了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回报下降。《地区经济展望》的分析章节中指出结构性改革能提高亚洲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国向更安全、可持续的增长模式转型将释放新的增长动能,也能减少脆弱性。这对中国、亚太地区以及世界都是一大利好。
从中期看,该地区还将受益于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深化,尽管该进程已经落后于贸易一体化。进一步推动金融一体化有望更有效地配置地区储蓄,以满足该地区的巨大投资需求,同时还可以支持金融包容。中国的金融部门改革和进一步的开放政策将使其更有效配置资源、激发新增长点、加速该地区和世界的金融一体化进程。
但这些改革应该遵循合理顺序,并应进一步加强政策框架,包括持续推进金融监管。(本文作者为IMF驻华代表席睿德及林卫基本报记者周艾琳译全文稍作改动)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