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连涟:
2015并购将达4.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布局全球产业链
对于中国发起的并购交易,连涟表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都非常活跃。但资本趋向,也有所调整。比如去年中国企业对海外自然资源项目收购进度有所放缓,而在农业、食品、消费品、高端制造业等行业则日益活跃。而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则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提高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
3.6万亿美元,35起,27%。
这是2014年全球并购交易市场交出的成绩单。国际数据提供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3.588万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7%,其中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达35起,而2013年则为20起。
而且,全球并购市场复苏的势头2015年呈进一步延续之势。
Dealogic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球并购总额高达8871亿美元,同比增长23%,达到了2007年以来的峰值。其中,亚太区增幅在几个主要地区中最高,一季度并购交易规模为2212亿美元,同比增长38%,美国交易规模为39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欧洲则为2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作为全球并购领域的主要“玩家”,摩根大通2014年作为顾问参与的项目规模为7265亿美元,占比超过20%。
此外,今年一季度,摩根大通在所有投行中参与的亚太并购交易量居于亚太地区首位,代表作则是中国化工70亿欧元收购意大利轮胎制造商倍耐力。
日前,摩根大通北亚兼并收购部联席主管连涟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预计,2015年全球并购总量或将达到4.1万亿美元。
对于中国发起的并购交易,连涟表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都非常活跃。但资本趋向,亦有所调整。比如去年中国企业对海外自然资源项目收购进度有所放缓,而在农业、食品、消费品、高端制造业等行业则日益活跃。而其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则是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提高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
“失败”并购额七年最高
相比IPO而言,并购的成功率并不算高。
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范围内共有686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未能达成,为2008年以来最高。但并购未能成功,并不意味着并购需求因此消失,其中的一部分企业,或将持续发力,成为下一波并购浪潮的一部分。
《21世纪》:从全球来看,并购的活跃度如何?从你们提供的数据来看,2007年达到4.6万亿美元这一峰值,预计未来是否会超过该峰值?
连涟:在经济上行周期,公司资金充裕,并购交易自然会比较活跃,而当经济周期下行期间,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也会促进并购。不过并购交易的成功率不如IPO那么高,所以市场上最终完成的项目可能远低于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数量。另一方面,中国公司在并购方面的活跃度也远远高于市场上公布出来的数据。
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球并购总额达到88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达到2007年以来的峰值。从一季度的交易量而言,并购市场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21世纪》:目前欧洲和美国的经济环境差别较大,美国经济复苏较为强劲。且接下来美联储可能会加息,欧洲地区则还处于负利率的阶段,经济亦无明显复苏的迹象,对中国的企业来说美国和欧洲,哪是更好的目的地?
连涟:从一季度的交易数据来看,美国的活跃度超过欧洲,但总体而言,两个地区的并购需求和交易规模都很大,各自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最主要的还是看并购标的本身的质量。
对比来看,欧洲经济还处于修复中,对欧洲标的发起并购的成本有可能相对较低。但欧洲市场方面也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欧洲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工会问题等。美国方面,尽管经济复苏前景较为乐观,但很多中国企业对美国并购交易的审批方面态度谨慎。
《21世纪》:目前欧洲市场并购标的的整体估值,跟前几年相比有何变化?
连涟:相比2010-2013年期间,欧洲并购标的物的估值水平已经显著提高。一方面是因为杠杆融资逐渐恢复,现在并购标的估值倍数以及交易过程中的杠杆倍数基本已经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估值倍数和杠杆倍数已恢复,但这并不证明这些标的物并购价值高估。这是因为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并购标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逐渐恢复中,距离其历史峰值可能还有很大距离。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正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充裕,追逐资产的投资者众多,而优质标的则较少,这个情况亦推高了价格。
中企布局全球供应链
随着一批优秀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逻辑正在逐渐转向“产业升级转型”。这从去年国务院下发62号文,取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或可窥一斑。
据连涟观察,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并购,一个较为明显的趋势为,通过并购全球供应链上的公司,中国公司就有机会成为波音、空客、苹果以及高端汽车制造企业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商。
《21世纪》:过去一两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中,原有的以能源矿产为主的趋势正在减弱,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另外,摩根大通内部对今年并购发生那些热门行业有做哪些判断?
连涟:资源类并购交易减少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市场对大宗商品、全球宏观经济的前景不是很明确。其二,前几年部分已完成的并购项目已处于投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占用比较大,因此新的并购项目看起来相对较少。然而,长期来看,中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资源类的并购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是有市场。
就并购领域的热门行业而言,首先,中国企业在对外并购中呈现出的一个显著趋势是——通过并购介入全球产业链。比如在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产业链,中国公司一般进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并购这些公司,中国公司就有机会成为波音、空客、苹果、高端汽车制造企业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我们参与的很多中国企业对欧美一些大型企业发起的并购都有这一层含义,这个趋势与当前中国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紧密相关。
另外,与消费紧密相关的行业都很值得关注,比如农业上游的原材料、食品等,酒店方面的并购项目也体现了这个趋势。
《21世纪》: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时,有哪些风险需要预防和规避?是否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风险?
连涟:需要预防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周期性风险,特别是资源类,对于收购方而言要尽量避免在周期高点买入;二是管理风险,在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管理层面的风险不可低估。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过程中不管是尽职调查还是项目分析都是很谨慎的,而且绝大部分并购背后反映的是中国市场的强大需求,所以整体战略的把握一般都比较好,主要是看并购后的商业计划是否能够顺利实施,磨合是否成功。
《21世纪》:摩根大通在跨境并购领域业务上居于领先的地位,摩根大通的优势在哪些方面?
连涟:我们在跨境并购方面有一整套的服务,包括寻找国外标的、结构设计、协助谈判,配合融资等安排。这与摩根大通的全球业务能力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并购、资本市场融资的服务能力,商业银行业务及资金实力的配合,并且是在摩根大通全球化网络下进行。
另外,从行业方面而言,在帮助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面,摩根大通并购可以在金融、房地产、农业、消费品、制造业、科技电信、自然资源等领域实现全行业覆盖。(编辑李伊琳)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