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选购日用品、服装、电器等商品已不是新鲜事。随着网购的发展,与消费者生活更为紧密的生鲜产品又成了各大电商一拼高下的新战场。天猫商城有“喵生鲜”,京东商城建有“生鲜频道”。近日,亚马逊也宣布其生鲜馆正式上线,此举将加剧各大电商的竞争。
意在提高关注度
“就目前来看,国内电商的生鲜商品销售仍处于培养期,甚至大部分电商在这一领域仍未盈利。电商之所以开辟生鲜商品销售渠道,主要是因为这类商品具有较强的集客能力。消费者选购日用品、家电产品的频率远低于选择生鲜产品的频率。因此,销售生鲜产品会提高消费者对网站的关注度,提高流量。”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主任赵萍对国际商报记者说。
赵萍还指出,“生鲜电商”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不能覆盖所有生鲜商品品类。“目前各大电商主要销售一些高附加值、高价位的商品,比如进口水果。若是选择销售低端商品,仅物流费用这一项成本,电商就难以承受。此外,生鲜商品损耗较大(一般损耗率在25%左右),经测算,只有客单价(即每位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在人民币200元以上,电商才能保证该单不赔钱。但客单价偏低的现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赵萍说。
冷链物流是最大难点
提起电商发展生鲜商品所遇到的难点,业内专家指出,如何建设好生鲜冷链物流是关键。“大部分生鲜商品都需要全程冷链,商品需进行严格的包装。由于其在运输过程中常会使用冰袋等辅助设备,相应的物流成本会大幅增加。”赵萍说。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助理分析师孙璐倩对此也表示认同。她对国际商报记者说:“电商运营生鲜商品的难度远高于3C、服装或化妆品类。比如要尽量保证买家及时收货,不支持退货。保质保‘鲜’这一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的问题也让电商很伤脑筋。”
孙璐倩说,全程冷链成本很高,虽然国内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在少数,但符合冷链标准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却少之又少,而且多数为地域性企业。目前,不少生鲜电商选择自建物流,但由于资源整合性差、产品包装体积大、订单不足等,发展并不理想。而且生鲜商品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非标准化的中高端生鲜商品缺货又时有发生,这就导致规模化的流通难以形成。
此外,生鲜商品本身质量也给电商经营带来挑战。“电商需严格把控供货方提供的商品,尤其要杜绝一些假冒的绿色、有机产品,这极有可能致使电商被贴上‘不诚信’标签。”孙璐倩表示,“当前,国内产品安全监测体系以及第三方权威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均有待完善,这不利于确保生鲜商品的市场认可度,也会给电商经营的生鲜商品带来明显影响。”
(责任编辑:DF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