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政府做“红娘”,促成沪上四大出租车公司与中国最大的手机软件线上叫车公司——滴滴公司的战略合作,正式上线运营。法国《欧洲时报》6月3日刊文称,由于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公司第一次与官方正式合作,此举使上海迈出了中国出租车改革的关键一步。
文章说,上海出租车改革的亮点,是政府面对新经济的兴起,面对利益各方的不同诉求,面对市场规律与民众期待,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堪称是一项敢“吃螃蟹”而获得成功的改革。而其参照意义,则不仅限于中国其他省市,欧洲大城市治理此难题,也可从中受到启发。
文章认为,即使改革路上,朝野都在恶性循环,改革责任与成功的钥匙,仍然掌握在政府一方。法国政府交通部门,完全可以从上海改革中得到启发,因地制宜,从打造各方受益的服务与技术平台做起。该行业改革的突破,将给法国多项改革提供经验。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日前透露,准备向“一带一路”计划投资逾8900亿美元。资金将注入60个国家的900个项目。俄罗斯《独立报》在6月1日的报道中援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亚历山大·拉林的话:“如果说此前外国对中国经济投资远超中国对外投资,那么现在情况改变了。中国的‘新丝绸之路’构想暗示了该国对外投资,首先是对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和航空业的投资,此外还有对他国农业和其他经济部门的投资。”
这位专家说:“北京的终极目标是赚取投资利润,主要是使本国商品打入国际市场并获得他国原料资源。就在几年前,围绕中国是全球抑或地区大国还存在争议。目前已经显而易见,它正处在成为全球大国的阶段。”
报道称,声称的投资规模超乎想象。过去从未宣布过如此之多的数目。只要不发生任何不可预见之事,中国的实力和对外经济活动经验就会持续增长,也就能够兑现近9000亿美元的投资。
近来澳大利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中国经济形势,部分人士担心中国经济减速对澳经济造成影响。澳最具影响力的全国性主流媒体《澳大利亚人报》日前分别刊载中国驻澳大使马朝旭以及该报资深政治编辑罗文·卡里克的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会给澳经济以及中澳双边经贸合作带来新机遇。
马朝旭大使在文章中谈到,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国内消费贡献度上升,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更多资源配置转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旨在改善民生,中国经济状况更好了。21世纪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推动了澳矿业繁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球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对澳经济的确带来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服务业、农业、金融、新技术等领域需求将大幅上升,澳在这些领域拥有优势。
《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日前报道称,德国铁路公司董事哈纳加特(Hanagarth)透露,该公司将于今秋在北京设立采购办公室,加强与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作。今后3到5年内,中国将在德国铁路的机车及零部件采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哈纳加特表示,中国政府大力推动铁路工业出口,在高铁列车出口方面可以提供贷款支持,而且产品质量今非昔比。预计中国高铁将很快获得德国铁路部门的进口许可。
报道指出,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将使中国高铁供应商具备在西方工业国家中标的实力,其产能将满足全球机车市场一半的需求。德铁传统供应商西门子公司已表示将积极应对新的国际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DF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