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标志着中韩自贸区建设正式完成制度设计,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这将开启中韩经贸新竞合时代的大幕,两国产业也将从深度融合走向平衡竞争。专家认为,自贸区对中国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和机械设备等行业利好,同时韩国的机械设备、化工和液晶显示等行业也将获益;短期来看,伴随着不可避免的冲击,两国产业融合度会进一步加深;长期来看,随着产业结构相似度的提高,两国在信息技术、电子、钢铁、运输和建筑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将会日益凸显。
开放:超九成产品零关税
中韩自贸协定的谈判可以说是“十年磨一剑”。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介绍,中韩双方2004年宣布启动民间可行性研究;2006年11月启动政府主导的官产学联合研究;2012年5月正式启动谈判;2014年11月结束实质性谈判。
根据协定,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最终将有91%的产品对韩国取消关税,覆盖自韩国进口额的85%。同时,韩国最终将有92%的产品对中国取消关税,覆盖自中国进口额的91%。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份协议的重点是在承认对方的重点保护产业(韩国为农产品,中国为工业产品)的条件下,提高其他领域的开放度。为保护韩国国内的农民、渔民和畜牧业的利益,中国生产的大米、辣椒、大蒜等农产品和牛肉、猪肉等670种(占进口额的60%)农畜产品关税将不取消。
具体来看,韩国全部11272种商品中,包括原油、石油脑和医药品(进口额为418亿美元)在内的6108种商品的关税被取消。中国全部7428种商品中,不锈钢热轧钢板(3mm以下)、塑料金属模具等1649种商品(进口额达733.7亿美元)的关税被取消。
据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中国的纺织服装、有色金属、钢铁和机械设备等行业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对韩国出口的成本,提高在韩国的市场份额。韩国的机械设备、化工和液晶显示等行业企业也将更好地分享中国的广阔商机。
另一方面,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些家电产品、日用化工品、韩国特色食品、服装和鞋帽等赴韩旅游购物或韩国代购的热门产品将更加便宜。例如,电冰箱、电饭锅、电炒锅、电烤箱、电磁炉、微波炉以及一些按摩仪、美容仪等将在10年内取消目前15%的关税;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将在10年内取消目前10%的关税;洗发沐浴产品和护肤品也将在5年内部分降税20-35%左右;海苔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从目前的15%降为零;泡菜目前25%的关税将在20年内取消;鳕鱼、冻蟹等近90%的水产品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关税;许多服装、鞋帽产品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从目前的约15%降为零。
韩国消费者也将能够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买到来自中国的农水产品、服装和鞋类、家电等产品。例如,鹅和火鸡等部分禽类产品目前20-30%的关税将在20年内取消;目前关税为10-20%的鱼、冷水虾及虾仁等部分水产品将在5-20年内实现零关税;芹菜和豆类等部分蔬菜,以及菠萝和梨等部分水果的关税,将在15-20年内从目前的30%左右降为零;服装和鞋类部分产品、电冰箱和取暖设备等的关税将在10-20年内降为零。
除货物贸易外,协定范围还涵盖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和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生效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例如,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主要解决了韩国在法律、建筑和相关工程、环境、娱乐、体育和其他娱乐、证券6个部门的重要利益关注。
比如,韩国建筑企业今后在中国申请建筑企业资质时将更为便利。韩国环保企业可以在中国成立独资企业,从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公共卫生、废气清理和降低噪音服务。
在娱乐服务方面,韩国企业可以通过合资、合作的形式在中国开展演出经纪、演出场所经营等业务。韩国企业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企业,从事除高尔夫和电子竞技外的体育活动宣传、组织及设施经营业务。
在证券服务方面,韩国证券企业可以拓展与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合作领域,深度参与中国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发起的各类理财产品。
韩国主要解决了中国在速递服务和建筑服务的重要利益关注,做出了超过其所有现有自贸协定水平的承诺。比如,中国的快递企业不用在韩国设立办事处,即可在韩国开展包括空运和海运的各项国际速递业务。中国的建筑企业不用在韩国设立办事处,即可签订建筑合同提供服务等。
成均馆大学教授金成贤(音)表示,“自贸协定过渡期结束后,关税完全取消,两国的交易额将比协议生效当时增加56%,预计制造业的就业岗位、服务业中医疗业的就业岗位将分别增多5.6%和13.5%。”
根据韩国产业部分析,如果韩中自贸协定中商定的关税废除项目能全部实现的话,预计韩国企业向中国出口时每年将会比现在节省54.4亿美元的关税。这比韩美自贸协定带来的关税节约(9.3亿美元)高出5.8倍,同时也比韩国欧盟自贸协定(13.8亿美元)高出3.9倍。
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韩自贸协定将拉动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34个百分点,拉动韩国实际GDP增长0.97个百分点。
产业:走向平衡竞争
近年来,中韩两国经贸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04年双方启动可行性研究时,中韩贸易额仅有900亿美元,2014年已跃升至近3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达22.3%。
中韩双边贸易呈现出产品种类集中、结构相似的显著特点。从双方贸易的产品结构来看,中韩贸易中机电产品占比最大,占中国从韩国进口贸易总额的 45.4%,占中国对韩国出口产品总额的 43.2%。此外,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也是双边贸易的主要产品。
自 1993 年以来,韩国一直对中国保持着贸易顺差的优势,而且数额逐年扩大,2013 年顺差额突破 600 亿美元,2014 年缩减至552.6 亿美元。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汤婧指出,双边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韩国的产业结构与分工体系较中国更具比较优势,在行业上游优势更为明显。从贸易方式来看,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阶段,以中间货物与资本货物为主,中国从韩国进口高附加值零部件,进口组装加工后,再出口至韩国或第三国。可以说,中韩贸易关系呈现产业内贸易垂直互补的特点。
从双边服务贸易收支情况看,中国对韩国一直保持顺差,差额波动幅度较大,2011 年顺差达到历史峰值35.1 亿美元,2012 年下降到 17.2亿美元。韩国服务贸易中建筑服务贸易最具竞争力,运输服务贸易和文化贸易,以及以文化贸易为基础的试听服务贸易也具有较强竞争力。由此可见,中国与韩国未来可能在运输以及建筑服务贸易上产生竞争关系,而在旅游、文化休闲、试听、专有权利许可费和使用费服务贸易等方面,韩国处于优势地位。
“虽然在短期内中韩双边的贸易互补关系会进一步加强,但不可否认,化工、钢铁、电子、机械设备等韩国优势性出口产品将对中国相应产业产生一定冲击。”汤婧认为。
而从长期来看,中韩贸易出口商品与市场结构相似度不断提高,贸易竞争将日趋激烈。近年来,中国向韩国出口结构已由纺织服装类产品和矿产品转向集成电路、计算机和钢铁等产品。随着中国对先进设备的投资引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自韩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开始下降。当前,中韩两国企业在信息技术、电子、钢铁等行业承接国外订单和占领国际市场过程中的竞争日益凸显。不过她也表示,外部刺激长期来看将倒逼国内政策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韩国业界也有人对中韩自贸协定给韩国相关产业带来的冲击表示担心。韩国《中央日报》称,中国庞大的网络流通企业会借机长期蚕食韩国市场。汉阳大学特聘教授崔元哲(音)预测“阿里巴巴已经制作了韩文网站,在韩国国内销售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商品,国内从幼儿用品到手机等大部分产品的流通结构都可能因此遭到动摇”。
韩国农民和渔民也非常担心两国签订自贸协定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冲击。部分中小企业也担心,“如果签订自贸协定,中小企业就会全部死亡。”
面对这些担忧,韩国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委员李植勋称,如果考虑到两国消费市场的潜在规模和差异,自贸协定对于韩国来说将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他表示,如果韩国想“永远都不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那么就永远不需要犯愁。但是,希望成为自贸协定核心国的韩国不能忽视世界第二的邻国市场。“自贸协定是相对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得到些什么,那么也就必定会失去些什么。如果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出口获得利益,那么国内的一些小的企业就将因为中国产产品进口的增加而遭受损失。”
汉阳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柳熙汶日前也在韩国媒体上撰文称,签署自贸协定后,对中国市场依赖性强的韩国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果得不到中国顾客的信赖,甚至连生存都成问题。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表示,在最终产品方面,关税减让必然加大国际竞争,从而对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总体上,在谈判中列入“高度敏感产品”的国内产业(汽车、机械等)所受影响并不大。另外,由于合理的过渡期的设定,短期内严重的冲击是可以避免的。从长期来看,封闭保护的政策并不可行,开放竞争才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对制造业而言是这样,服务业也是如此。
范本:亚太经贸融合“风向标”
中韩两国经济总量占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总量的25%,货物贸易额占成员贸易总额的29%。业内认为,立足于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中韩自贸协定签署的意义已经远大于双边,不仅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更加有利的制度环境,还将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经贸一体化也起到了“风向标”的示范作用。可以预期,一旦中韩自贸区的红利显现,东北亚的经济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
梁国勇分析指出,中韩产业和贸易结构具有很大程度的互补性,合作空间较大。相比较而言,日韩产业和贸易结构的同质性较强,两国间的竞争比较明显。因此,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必然给日本产业界及政策制定者带来一定的压力,增强其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中的紧迫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韩自贸区的建成将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当然,在特殊的地缘战略背景下,政治意愿还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
与此同时,东北亚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是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重镇”。中韩两国是东北亚的主要经济体,两者之间自贸协定的签署将极大地推动东北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从更广泛的地域范围看,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也将对RCEP(包括东盟10国以及中、日、韩、印、澳、新)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展望未来,现有的这些自贸进程有望对亚太自贸区(FTAAP)谈判的最终启动产生推动作用。
梁国勇认为,自贸协定的签署对参与国的产业发展利益攸关,因此,谈判中的敏感和争议问题是难免的,对于中韩自贸协定而言也是如此。谈判的艺术在于寻求妥协,而妥协的基础在于“平衡”。中韩自贸协定实现了三方面的平衡:两国利益之间的平衡;产业界和消费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扩大开放水平和保护敏感产品之间的平衡。对中方而言,协定涵盖范围之广、内容之新、谈判之复杂是前所未有的。谈判的顺利完成显示了中国在最新一代自贸协定设计和谈判方面的进展,也反映了具体谈判人员驾驭复杂谈判能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DF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