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观点一直被引用,即股市与宏观经济成正相关,股指上涨幅度增大,GDP增长速度就变快;反之亦反之。如果对股市和GDP的历史数据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本文以股市历史较长、数据保留较完整的美国为例对此进行论证。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道指)1900年为51点(年末收盘价,下同),2014年为17823点,平均每年涨幅为5.3%。由于计算股票指数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各年度的名义GDP来对比分析。为节省篇幅,本文所讲GDP均指名义GDP。美国GDP在1900年为208亿美元,2014年为174183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6.1%。美国股市在过去114年里并没有跑赢GDP,道指平均每年的涨幅低于GDP平均每年的增长率0.8个百分点。
如果把这114年的道指变化率与GDP增长率的关联用散点图进行回归分析更为直观。散点分布在四个象限里,这两个变量之间几乎没有关系。如果“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成立,则散点应分布在第一象限,并且可以得到一条拟合直线。实际上,通过Excel得到的趋势线的斜率为负值,这表明股市与宏观经济成负相关,股指上涨幅度增大,GDP增长速度反而变慢;反之亦反之。
这114年的时间序列显示,有56年的道指变化率低于GDP增长率,1932年的道指变化率与GDP增长率相等均为负23.1%,其他57年的道指变化率高于GDP增长率,也就是说,股指变化率高于GDP增长率与低于GDP增长率的时间各占一半。很多年份的道指变化率与GDP增长率成反相关。例如,1904年道指大涨45.7%,GDP反而缩水1%;1908年道指大涨46.5%,GDP反而缩水11%;在1929年10月股市崩盘前,1927年道指大涨28.7%,GDP反而缩水1.4%;1928年道指大涨48.5%,GDP仅增长了1.9%;1933年道指大涨66.7%,GDP反而缩水3.9%;1938年道指大涨28.1%,GDP反而缩水6%;1954年道指大涨43.8,GDP仅增长了0.4%;1958年道指大涨33.9%,GDP仅增长了1.5%;2009年道指大涨18.8%,GDP反而缩水2%。
1907年GDP增长了9.1%,道指却大跌37.7%;1916年GDP增长了28.3%,道指却跌了4%;1917年GDP增长了20.3%,道指却大跌22.1%;1920年GDP增长了12.8%,道指却大跌32.7%;1937年GDP增长了9.5%,道指却大跌32.8%;1940年GDP增长了10.1%,道指却跌了12.7%;1941年GDP增长了25.8%,道指却跌了15.3%;1973年GDP增长了11.4%,道指却跌了16.6%;1974年GDP增长了8.4%,道指却大跌27.6%;1977年GDP增长了11.1%,道指却跌了17.3%。
美国历史上的大牛市期间,GDP往往缩水或增速放缓;而在大熊市期间,GDP的增速却加快。这一现象可以这样解释,股市过热吸走了实体经济里的资金,而货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缺乏资金导致产出值下降;二级市场上炒股的资金既不用于消费,也不用于生产,不能支持实体经济创造GDP。相反,在熊市期间一些资金逃离股市投入实体经济,给企业补充了血液,企业资金充足导致产出值上升。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股指变化率一直在GDP增长率上下震荡,类似简谐振动,但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长期观察,股市总的趋势是回归经济基本面,股指涨幅与GDP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