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常谈”与“新意”

2015-6-21 6:48:49东方财富 【字体:

6月23~24日将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第七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似乎已引不起国际传媒太多的惊喜,这不仅因为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间近期的关系颇为微妙,更因为相较于一年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双方连出席对话的人选亦无变化,美方依旧是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和财长雅各布·卢(Jacob Lew),中方也照旧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

  6月23~24日将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举行的第七届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似乎已引不起国际传媒太多的惊喜,这不仅因为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间近期的关系颇为微妙,更因为相较于一年前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双方连出席对话的人选亦无变化,美方依旧是国务卿克里(John Kerry)和财长雅各布·卢(Jacob Lew),中方也照旧是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国务委员杨洁篪。人们不免担心,这样背景和阵仗下的本届对话,会否变成一次例行公事般的老生常谈?

  “常谈”及其他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奥巴马时代的产物,是两国为构建解决双边、区域和全球性挑战与机遇平台而做出的共同努力与尝试。当时“太平洋足够宽”的暖风频吹,“中美国”的论调也屡屡出现在台前。当时曾有人预期,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有望成为两个大国协商解决国际、至少亚太事务的功能性平台。

  然而,随着两国关系“风向”的变化,这一平台更多变成了“一个太平洋、各自表述”的场合,一届又一届,两种看似反差很大、实则相辅相成的套话(或“常谈”)在对话平台上周而复始地萦绕着。

  其中一种是强调两国战略关系、对话机制和平台本身的重要性,向对方、众以及自己重申“对话还是要继续”、“关系还是要发展”;另一种则是借机阐发自己对对方、对双边关系的不满和诉求,如人们早已腻了的汇率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知识产权问题、高科技管制问题,以及最初还有些“新鲜度”如今也逐渐“常谈化”的网络安全问题等等。

  然而,“常谈”的背后则隐藏着不为人所注意的变化:最初的几届对话往往呈美方“叫牌”、中方回应的“问答形式”,而近几届却变成了你来我往、有问有答、相互“叫牌”的“对打形式”。从这一层面讲,最初的对话更像是“谈话”,而如今才更像是“对话”。

  今年的第七届对话并非单纯的“常谈”,而是“常”中有“新”。

  其中一些“新”是隐伏在“常谈”话题中的,比如人民币汇率问题,以往几乎年年都在谈,但本届则被赋予了IMF“一篮子货币”准入含义,原本和美国大唱“人民币币值低估”二重唱的IMF如今已改变了腔调,认为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在这种情况下,中方恐将借此向美国施加更大压力,要求后者在“一篮子货币”问题上不再作梗,而美方恐也会借中方在此问题上“有求于人”,力争多占些便宜。此外,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年年发酵,但今年却不仅是国家安全问题上的攻防博弈,也更多包含了相互争夺相关产品对方市场准入权的含义。此外,伊朗核问题、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等“常谈”,也照例会被赋予一些新因素,以契合当前的形势和需要。

  还有些问题则具备更多的新意。

  如亚投行和TPP间如何在“足够宽”的太平洋上共存共处,就将成为最具新意和“时尚性”的话题,而南海问题虽然不算特别“新”,今年却因围绕“填海造岛”的唇枪舌剑,变得格外引人关注。

  此外,中美双边投资条约也将成为一个较具新意的话题。据报道称,双方刚刚交换了“长长”的负面名单,中方力争获得更多的保护,而美方则将受制于“跛脚政府”和府院、两党迷局,艰难的谈判才真正开始,此次对话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

  “老生”也不都那么“老”

  那么“老生”们呢?

  人固然还是那些人,但老面孔也未尝不包含着些许新意。最关键的新意,是“国事访问因素”。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将出访美国,和奥巴马总统再次举行双边会谈,在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节点,这样一次会谈对双方政府、领导人而言,都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不论中方或美方,都希望届时能拿出一份足以向“自己人”和“围观者”展示的“重大成果”,并强势回应各种质疑、指摘的联合公告,这就意味着在9月前,两国将就此展开尽可能密切、充分和详细的互动,以及锱铢必较的讨价还价。而此次对话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23~24日间举行的S&ED,还有国务卿克里—刘延东副总理共同主持的“民间对民间”第六次对话(CPE,与S&ED同时),和副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中国副外长张业遂共同主持的中美第五次战略安全对话(SSD,6月22日)。很显然,这是个为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打前站”、为届时双方将隆重推出的“大席”、“主菜”备料的理想平台。

  不仅如此,随着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束,今年的奥巴马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备受质疑,这一方面或许会制约美方与会代表的“语音语调”,使之无法高声大嗓,另一方面或许也会起到某种刺激作用,即在“弱而示之以强”心理下刻意发出刺耳声调,以向国内外“自己人”显示“未对中国示弱”。

  观察家们的期待

  对于包括中美两国在内、大多数希望世界多一些建设性和安定因素、少一些冲突和对抗的观察家而言,当然期待这一届S&ED多一些“正能量”——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日前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Brookings John L. ThorntonChina Center)学者李成、卜睿哲、杜大伟、丹尼尔·怀特就本届S&ED发表联合评论,希望中美两国能够跳出“简单的锱铢必较”,以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的自觉性,和“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身份,在一系列关乎“整个世界和平、稳定及繁荣”的重大问题上主动协商建立国际规范和风险管理机制,从而避免诸如黑客攻击索尼影业那样的突发性事件重演。专家们希望中美双方停止相互指责、要挟,重新明确和积极追求“新型大国关系”,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内和全球现实需要。

  事实上不仅这些专家,两国“庙堂”上许多重量级人物又何尝不明白中美“建设性关系”的重要性?但历史惯性和现实政治环境的需要,又让当局者即便心里不“迷”,也经常需要摆出一些和真实意愿相悖的姿态。

  无论如何,S&ED的会期只有两天,加上“卫星议程”也不过三天,刨去仪式性活动,实质性讨论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中美两个大国间的利害覆盖面太广、牵扯太多太深,如此短的时间,任何重大话题的讨论也只能浅尝辄止,更多实质性的探讨只能被放在日常和“台面下”去进行。对于S&ED甚至中美首脑会晤,人们不妨将之视作观察两国关系“温度”的晴雨表,而不必对具体谈了什么、谈得怎样,作更多关注和解读。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