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至7月2日,李克强总理离开北京开始欧盟访问之旅。
今年是中国欧盟建交40周年,正值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进程依然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欧盟转向振兴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欧领导人此次会晤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从这两天媒体报道的情况看,李克强总理在出席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第十届中欧工商峰会以及访问比利时、法国期间,外界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此次中欧在战略对接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务实成果,中欧合作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将有力促进中欧合作模式创新、内涵更新与格局拓新,为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实际上,当前,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欧盟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在40年之间惊人地增长了250多倍,一举突破了6000亿美元的关口。作为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最具活力的中欧经贸关系,也代表着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最高水准。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累计在华投资已接近10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呈“井喷”态势,在欧盟的投资存量已超过500亿美元,2014年中国企业对欧投资首次超过欧对华投资。
此次总理访欧,同处变革时代的中欧双方有着共同的诉求: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构想,着力促进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装备“走出去”;欧洲酝酿相关投资计划,重在实施再工业化、一体化数字市场、港口铁路网改造等。
从这两天的报道中获悉,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已经取得一系列重要务实成果,其中就包括双方决定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同意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这对中国和欧洲来说都是新机遇,中国和欧洲是“一带一路”的两个端点,中国提出“五通三同”的“一带一路”,欧盟提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容克计划”来重振欧洲经济,两者实现对接,将为双方的经贸关系带来新动力。
具体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全方位、立体化、网络状的大联通,是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提出为期三年、总规模达315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旨在带动私人资本、资助投资项目、重振欧洲经济,它涵盖科技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宽带网建设等项目和研发,也是宽领域、立体化的。
“一带一路”倡议同“容克投资计划”有相通、契合之处。实现中欧倡议和计划对接,有利于中欧从更高视野、更深层次、更广范畴推进务实合作,充分挖掘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亚欧大通道建设,促进亚欧大陆共同繁荣,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与和平发展。
欧方经贸人士公开表示,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欧方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先体现在经贸领域,这一战略将会引导更多的欧洲企业走向中国市场,同时欧洲市场也将向更多的中国企业开放。其次,这些欧洲企业所从事的领域将会进一步延伸,从物流、交通等领域向着高新技术领域拓展。中国高科技产品近些年来越发成熟,这为双方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契机。
作为战略对接的重要抓手,中欧产能合作是李克强此次访问的另一个关键词。在最近几次出访中,总理一直致力于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他在第十届中欧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加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也有利于世界包容发展。
李克强说,世界彻底地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走出来,要靠实体经济,对内推进结构性改革,对外应该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他用中国核电和高铁举例,解释了什么是“国际产能合作”,如何实现“三赢”:“中国核电15%的设备、中国高铁30%的设备采购于发达国家,销往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商品性价比好,又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出口。我们认为国际产能合作,把中国初期工业化和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创意结合,可以实现三赢,可以有力地抵御世界经济的下行。”
的确,在当前形势下,产能合作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剂良方。中欧间的产能合作是一种强强联手、优势互补的合作,是南北合作的重要创新。除了欧盟改善自身基础设施方面的需要引发的产能合作外,中欧产能合作的更大特点还在于双方可以结合彼此优势,共同开辟第三方市场。
欧盟的“容克投资计划”覆盖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能够充分展示自身产能、技术以及人员优势的地方,这为双方深化产能合作提供了契机。另外,与传统贸易相比,产能合作投入的成本一般较高,但一旦出成果,合作的力度和效应显而易见。中欧产能合作不断扩大说明双方的经济合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由原来的传统贸易合作上升到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中欧务实合作的发展,还将对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总理的此次欧洲之行签署70多项协议,总额数百亿美元,其中不少涉及产能合作。这将有助于双方在产能合作的“顶层设计”方面达成新共识,为双方今后的合作作出新的指导和规划,推动中欧产能合作迈上新台阶。
可以预见,新阶段的中欧发展战略对接,将不拘于一般基建联通,不止于传统经贸往来,而是搭建合作开发与资源整合平台,在造福中欧的同时,积极开拓第三方市场,形成由双赢到三赢以至多赢的跨越。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中欧技术团队、中欧投资基金、中欧产能联盟等新要素将活跃于全球开发市场各细分领域,这将把聚合了东西方优势产业要素的中欧制造、中欧标准、中欧模式、中欧方案带向全球市场。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