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国外 >> 浏览文章

从中欧互利共赢看国际合作新亮点

2015-7-14 6:35:59东方财富 【字体:

在中国古典政治智慧中有两个关键词:“王道”与“霸道”。本来以为这是农业文明的专属,与工业文明或不相容,这两个概念有点落伍了。其实不然,从当前的国际关系看,是行王道还是行霸道有非常大的区别。

  在中国古典政治智慧中有两个关键词:“王道”与“霸道”。本来以为这是农业文明的专属,与工业文明或不相容,这两个概念有点落伍了。其实不然,从当前的国际关系看,是行王道还是行霸道有非常大的区别。行霸道就是赢家通吃,容不得别人之好;行王道就是互利共赢,在同一个地球上相互包容共同发展。在今天地缘政治变得异常复杂的时候,唯有互利共赢、包容发展才能得道多助,而行霸道之策者必将失道寡助,是很难走远的。

  ——亚夫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中欧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性影响,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欧高层互动频繁,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达成一系列新共识,中欧合作势将开启新篇章。

  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各领域建立了70多个对话机制。中欧关系比建交40年来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紧密,特别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 ”、亚投行、欧债危机等重大问题上,中欧相互协调和支持,形成中欧合作、互利共赢的有利局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点是中国,最重要的终点连接地则是欧洲,“一带一路”将把亚欧两个大陆、中欧两大市场、东西两大文明紧密相连,势必深刻影响和改变当今世界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格局与方式。

  可以预见,中欧关系正按照去年习主席访欧提出的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构想,通过积极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逐步把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向更高的新水平。

  中欧关系形成新共识

  政治上,中欧致力于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战略性互动,对双方的各自发展,对世界和平与繁荣,都意义重大。

  一方面,中欧正在各自推进结构改革,这是双方深度合作和政策对接的共同机遇。中欧都认识到应加强建设性互动,相互支持,走可持续、包容性发展之路。在新的历史机遇下,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能够为双方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另一方面,中欧对构建多极世界有战略共识,是维护世界公正与和平的两大重要力量。中欧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越双边层面,关系到全球的稳定和发展,具有越来越强的全球影响力。中欧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冲突,共同点远大于分歧。中国认为,欧洲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是新兴经济体可以争取和倚重的力量。欧盟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综合国力快速上升,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巨大作用,加强对华关系有利于许多重要领域取得进展。

  经贸上,中欧致力于开辟双边经贸合作新前景。

  一是推动中欧经贸由量向质跨越。加强中欧发展规划对接,特别是把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与欧洲2020战略相对接,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增长点。

  二是努力拓宽中欧经贸合作的领域。在深化核能、航空航天、汽车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培育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农业食品、卫生医药、可持续发展、城镇化等合作新亮点,共同打造亚欧大市场。

  三是创新中欧经贸合作方式。双方同意建立中欧经贸合作新机制,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尽早启动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双方同意开展创新合作,朝着联合生产、联合研发、联合投资、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方向迈进。

  四是加强中欧“软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欧同意共同打造中欧陆海快线等硬件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制度、规则、标准和政策等软件基础设施的对接。

  文化上,中欧双方都充分认识到人文交流在双边关系发展中的重要性,致力于做文明伙伴,互学互鉴。中国和欧洲都具有厚重的文明和历史渊源,双方同意发挥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打造双边合作第三支柱,积极推动中国与欧盟在文化、教育、新闻出版、青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

  双方同意扩大中欧学生学者交流规模,加强中欧语言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的合作,着力打造“中欧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平台”。鼓励中欧高校开展高质量的合作办学,联合推进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中欧新闻出版界交流与合作,支持建立并深化中欧媒体定期交流机制。增进双方民众对彼此政策理念、发展目标、战略走向和文化精粹的了解。

  科技上,中欧致力于建设中欧科技创新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认识到科技合作代表着中欧的未来。当前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经济转型、提升产业结构、创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现实问题,而加强中欧科技创新合作是化解这些难题的良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与应对经济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

  中欧共同签署创新合作联合声明,旨在将中欧科技合作发展成为全面的中欧科技创新合作伙伴,把科学、研究和创新打造成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石,并在创新战略、人才、技术、研究设施、资金、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中欧关系呈现新特点

  1。政治关系更加深化

  第一,中欧政治合作制度化建设取得进展。

  中欧高层交往和政治对话进一步密切,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欧对话合作格局。双方已建立70多个对话机制,从防止武器扩散到亚洲的安全形势,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打击非法移民和贩卖人口等,标志着中欧双方政治合作已走上制度化轨道,特别是中国欧盟领导人频频会晤对中欧政治关系的深化起到了引领作用。

  双方系列高级别战略对话,对中欧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具有重要务实意义。双方还建立了党际和议会交流机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与欧洲议会和欧洲经社理事会形成定期交流机制。此外,2010年以来,每年举办“中欧政党高层论坛”。

  第二,中欧战略与安全对话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中欧关系的战略性得到明显提升。

  一是中欧加强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扩大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的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在欧盟访问期间,与欧方深入探讨了在“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框架下未来十年双方合作前景,重点是提升中欧在安全和国防领域的合作。双方一致同意加强在外交政策和安全问题上的合作,并在多、双边层面就推动防止核扩散和裁军继续开展对话。

  二是中国与欧盟主要成员国的战略关系不断提升,政治与安全对话范畴不断扩大。例如中德签署了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创建了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机制,加强了两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问题上的协调,有助于为国际热点问题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第三,双方在敏感问题上的合作取得进展。

  中欧在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难题方面取得进展。

  一是建立了中欧人权对话机制,每半年举行一次。双方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深化双边和国际人权事务交流,并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建设性的讨论加强人权对话。

  二是在台湾问题上,欧盟及其成员国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中国”原则是中欧关系的重要政治基础。欧盟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不支持********,有效阻止了欧洲个别国家及政治人物与台湾开展带有官方行为的接触。

  三是在西藏问题上,欧盟及其成员国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明确表示不支持“********”。欧盟及其成员国承诺不支持、不鼓励任何谋求********的图谋,这有利于遏制达赖集团窜访欧盟从事分裂活动。

  第四,双方加强在全球治理中的协调与合作。

  中国和欧盟虽然在全球治理方面有不同的利益和关切,对国际准则也有不同的解读和认知,但双方同意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和寻求建立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意识。

  为此,双方同意在安全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特别是核扩散、恐怖主义、海盗、区域冲突等棘手问题。其次,双方还同意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加强中欧政治合作和政策协调,履行双方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所做的各项承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加强合作。同时,以推进全球治理改革为契机,推动中欧关系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为确保全球安全和世界经济稳定作出贡献。

  2。经贸关系趋于成熟

  第一,中欧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中欧贸易曾出现下降,但却表现出很强的抗跌性和稳定性,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就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并创历史新高。201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6151亿美元,占中国同期进出口总额的14.3%,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相互投资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中国对欧投资大幅增长,成为中欧经贸合作升级的重要推力。

  目前中国对欧投资首次覆盖28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在欧投资近几年快速增长,领域不断增加,既有公共基础设施,也有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业、酒店及旅游业等。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同比增长了14%,但是对欧洲的投资增长了1.7倍,华为 、中远、中化工等中国企业在欧洲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第二,中欧经贸合作呈现新立意。

  主要体现在中欧经贸关系的战略性和全球性有进一步提升,双方在发展经贸的顶层设计方面,更多着眼于战略对接,共同制定并实施《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

  特别是近年来,中欧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共同筹建亚投行,携手打造亚欧大市场,并在国际层面,坚持市场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多边框架内,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协调,改进和完善国际规则与机制。中欧务实合作已构成促进各自经济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同时,也对构建包容开放、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共享的世界经济新格局做出贡献。

  第三,中欧经贸合作拓展新领域。

  中欧不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正从互补走向互融互通,并扩展到更多领域。中欧贸易进出口结构趋于平衡,中欧相互投资的水平提升,改变了以往双边贸易独大的局面。中欧经贸合作开始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互联互通等领域紧密交融,经贸合作正向纵深发展。而金融合作则是中欧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多家欧洲金融机构在中国加大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中欧已经展开了货币互换,法国和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开始进行本币结算,伦敦设立了人民币清算中心,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的多极格局。

  第四,中欧经贸合作走向机制化。

  作为占全球经济总量三分之一的世界两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已超越贸易与投资,开始走向机制化运行。已经建立起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贸易摩擦的机制,为双方企业创造了一个更加稳定、友好的贸易环境。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正在有序推进。

  3。文化合作硕果累累

  第一,中欧文化合作开创新局面。

  中国和欧洲,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两大文明交流互鉴,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近年来,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取得了积极进展,连续合作举办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并先后举办了中法文化年、意大利年、西班牙年、希腊文化年、中欧文化年等一系列大型文化交流活动。2014年,中欧人员往来超过500万人次,为中欧各领域交流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二,中欧文化贸易成新亮点。

  随着中欧之间频繁的政治互动,中欧文化贸易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文化贸易达到历史高位,欧盟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贸易伙伴之一。2011年,中国向欧盟出口核心文化产品50.9亿美元,占当年文化出口总额的27.2%,中国从欧盟进口核心文化产品2.3亿美元,占当年文化进口总额的8.3%,显示出中欧文化贸易潜力巨大。目前中欧正在就加强在文化贸易国际规则举行谈判,旨在推动企业合作、学术交流,深化中欧非政府间文化项目的合作。

  第三,中欧文化合作已经机制化。

  人文交流已成为进一步夯实中欧关系发展的稳定推动力,特别是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成为中欧人文思想界面对面、深层次交流的年度盛会,并吸引了文化领域的众多前沿人物参与中欧文化高峰论坛。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取得积极进展,双方近年来在思想领域的对话深入开展,双方合作连续举办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

  第四,中欧文化合作形成新动力 .

  一是民间力量正在成为中欧文化合作的重要推力。民间和普通民众在中外文化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搭建起了中欧文化沟通和理解的新桥梁。

  二是现代信息技术有力地促进了中欧文化交流。中欧利用新兴媒体,拓展了中欧信息交流平台,增进了双方民众对彼此政策理念、发展目标、战略走向和文化精粹的了解。

  三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中欧文化交流,拓展了中欧文化交流的新维度。

  四是青年交往、教育交流成为中欧文化交流的新动力,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文化传播平台在欧十分活跃,中欧学界、智库交流互动频繁,中欧文化合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科技合作活力四射

  第一,中欧成为科研和创新项目的重要伙伴。

  过去中欧科技合作主要是中方参与欧盟的计划,工作目标由欧盟设定。现在中国不再仅仅是欧盟计划的参与者,而是欧盟的平等合作伙伴。欧盟科研项目,特别是“地平线2020”计划,已经向中国学者全面开放,中国44个机构参加了其中29个项目,成为继美国 、加拿大和南非之后的第四大参与国。平等的科研伙伴关系,为中欧科技合作注入更大活力。

  第二,中欧科技合作机制化建设成果显著。

  2008年中欧启动高水平的中欧科技合作新机制——“中欧科技伙伴计划”,把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生物学等确定为中欧重点合作领域,标志着中欧科技合作机制化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中欧科技合作领域逐步扩大。

  近年来,欧盟与中国在食品、农业、生物技术、环境、航空、遥感、核安全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卓越成绩。当前双方有几个重要领域正待深化:一是智能制造;二是清洁能源合作;三是气候变化与环境;四是新型城镇化;未来中欧合作前景还将越来越广阔。

  第四,中欧科研机构和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开放式创新局面正在形成。

  双方正就科技人才流动状况与政策研究、国际同行评议、搭建中欧科研人才合作对接平台、为中欧科研人才服务等合作事宜,深入协商,一种开放式合作的创新局面逐步形成。这对双方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研人员专业发展、改善研究环境、引领科技革命新浪潮意义重大。

  中欧关系迎来新前景

  当前,中欧都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欧盟正在实施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增长”,实施“欧洲2020战略”,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中欧加强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

  中欧之间不存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层面的结构性矛盾,在这方面欧洲不同于美国和日本 。因此中欧伙伴关系还有很大发展潜力。特别是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中欧进一步深化合作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打造中欧关系升级版,在今后40年乃至更长时间携手深化合作,共同实现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做好未来中欧各项工作,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双方政策沟通,做好战略对接。

  一是加强政策沟通。政策沟通重点应放在英法德三个大国及欧盟总部方向上。充分利用双边交流平台,分享信息,加强政策沟通与对接,同时由点到面、由易到难抓好简化贸易通关、检验检疫、人员往来签证等手续,加快达成边境口岸开放、跨境运输等多双边政府协议,并完善相关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边境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的健康发展。

  二是实现中欧区域合作的战略对接。共同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推进产业、投资、外贸等政策措施的兼顾对接,以联合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及时把“欧洲2020战略”和中国“十三五规划”对接,把欧洲发展的“容克计划”同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容克计划”是欧盟委员会2014年11月提出的重振欧盟的投资计划,其实施途径是通过设立总额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吸引2015至2017年私营部门释放的约3150亿欧元的投资。中欧发展规划的科学对接将给中欧双边合作带来更广阔空间和更多机遇,并能促进中国对欧投资,深化双方金融合作,帮助中国资金、资本更好地走出去。

  第二,继续用好中欧对话机制,管控好贸易摩擦。

  中欧经济总量庞大,中欧贸易往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应继续利用好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欧经贸混委会等机制,发挥其协调政策、促进合作、解决双方关切的平台作用,完善贸易摩擦解决机制。1992年中国出现对欧贸易顺差,欧方开始就贸易平衡问题对中国施压,贸易摩擦始终与中欧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同步。

  随着双边贸易额增长呈逐阶段上升态势,中欧贸易摩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对华高技术转让仍未“松绑”,对华输出核心和高新技术未见明显松动。二是在环保等领域利用抬高技术标准等手段,对中国企业构筑技术壁垒。三是批评和指责中国存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中国产品实施进口管制,同时要求中国支付更为高昂的技术引进费用。四是在市场准入和相互投资方面,欧盟提出新贸易战略文件,主张采取更加强硬的策略为欧盟企业打开外部市场,加大了在市场准入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力度。中欧双方对加强经贸关系有强烈政治意愿,但需要妥善管控贸易摩擦,避免贸易战,未来应着力推动亚欧自贸区建设。

  第三,加强机制设计,促进中欧投资合作。

  投资便利化是进一步提升中欧经贸关系、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重要支撑。中欧双方应进一步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重点加快推动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模式为基础的投资协定谈判,形成单一、综合的法律框架,确保双方获得长期、可预期的市场准入,并为双向投资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中国与欧盟均深度融入了全球经济,双方应早日启动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缔结中欧自贸协定,推动中欧经济关系从目前的贸易主导型向投资-贸易双轮驱动的模式升级。

  第四,继续拓展合作领域,积极探讨合作新模式。

  一是中欧应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加强协调合作,积极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功。二是加强中欧工业对话磋商机制,增进相互理解、消除分歧,为互利共赢的工业发展扩大共识,促进中欧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三是进一步拓展在电子、消费品、航空、航天、和平利用核能等领域的合作,加深对彼此政策的相互了解,交流有关信息和发展经验。四是高度重视中欧文化产业合作。文化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的合作打下人文基础,起到畅通和润滑作用,降低非经济风险,也有利于中欧心灵相交,民心相通。

  第五,扩大相互交流,搭建中欧互信友谊之桥。

  中欧彼此文化特质、传统和价值观有所差异,但都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推动者。建议中欧秉持“合作向上,工作向下”的理念,合作向上,就是双方拓展更高、更广、更具根本的合作领域。“工作向下”就是加强双方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支持和信任中欧合作的工作。“一带一路”的倡议归根结底是为了民众,也要依靠民众。

  人文纽带是古丝绸之路的活力之源,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基础。中欧都要努力提升民众对“一带一路”裨益和优势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中国“和而不同”和欧盟“多元一体”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继续推动中欧青年、民间团体、基层社区、学术机构和媒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包括进一步放宽中国内地居民赴欧签证审批,通过促进人员往来拉紧友谊和伙伴关系纽带,加强中欧两大文明包容互鉴,实现共同繁荣。

  第六,进一步发挥智库、行业组织、新闻媒体的作用。

  一是应该着力构建亚欧智库合作网络,建立健全亚欧智库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智库间更广泛的开展沟通、交流活动,碰撞思想火花,凝聚共识,利用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增信释疑,并向政府建言献策。筹建智库研究基金,通过资助专家参与合作研究、培训交流等形成亚欧智库专家互访共研机制,提出更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促进合作的建议。

  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二轨”规划平台,通过举办亚欧多边或双边不同领域的“二轨”研讨会和论坛等深入交流,提出促进合作的建议,促进亚欧产、学、研广泛合作。

  三是发挥行业组织在促进亚欧互联互通中的重大作用。行业组织在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组织相关会议、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提供市场、法律政策、合作伙伴等咨询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应该重点发挥行业组织等第三方在制定标准方面的引领作用,搭建亚欧国家多类产品和技术标准的对接平台,逐步推动形成亚欧统一的产品和技术标准。

  四是鼓励新闻媒体的作用,促进中欧媒体间人员交往、信息和技术交流,消除分歧,求同存异,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为促进中欧全方位战略合作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DF155)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