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隆法案》(又称《促进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法案》)在法国国民议会获得通过。值得关注的是,《马克隆法案》并非投票而是“强制”通过。
究竟这是一部怎样的法案?法国政府何不顾反对“强行力推”背后又有怎样的考量?
触动民众利益
《马克隆法案》2014年10月由法国经济部部长马克隆主导制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姚铃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实习员慕阳子一致认为,这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上台至今,其政府针对法国经济结构推出的唯一一份体系完整的改革计划。
姚铃指出,在债务危机期间,迫于民众压力,法国政府没能针对国内社会劳动保障制度进行及时改革,相较之下制度对劳动者的保护,使法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背上了成本过高的包袱,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而《马克隆法案》则致力于维护企业的自主权,增加用工的灵活度,正是对法国当前僵化劳动制度的“对症下药”。
例如,按法国原有制度规定,经济不景气时期,企业可与员工协商增加工作时间(但无加班费)以保留岗位。对于此条,《马克隆法案》赋予了更多灵活性,将协议实施期由2年增加到5年,并提出如果5年内经济状况好转或恶化,员工可与企业重新协商,拒绝该协议的员工没有权利享受重新调整级别或工资的待遇。
可《马克隆法案》推出后,却遭到了法国政界和工会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提交国民议会审议时,连续两次投票闯关都未通过,但改革心切的奥朗德政府连续两次引用宪法第49条第3款推动《马克隆法案》不经讨论和表决而通过。这两次“强制推动”也触发了反对者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好在两次不信任案未能通过,终于在第三次投票未通过后,奥朗德政府再次动用宪法第49条第3款推动“强制通过”,这一次反对者没有再发起不信任案,《马克隆法案》才最终获得通过。
不过在慕阳子看来,之所以《马克隆法案》推行会遭遇如此大的阻力,不是因为《马克隆法案》本身提出的改革内容有问题,而是因为其涉及的劳动力结构改革内容动了大多数人“一劳永逸”的利益蛋糕。
全为经济增长
在此背景下,姚铃愈发认为此次法国政府坚持“强制”推动《马克隆法案》的行为难能可贵,一方面显示了本届奥朗德政府对法国僵化劳动力制度进行彻底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法国经济已经被“逼到了”必须进行结构改革的墙角。
数据显示,原与德国一起被称为是欧元区经济“领头羊”的法国,在欧元区各国经济逐渐摆脱债务危机影响出现起色时,自身经济却停滞不前,一度沦为新“欧洲病夫”,2014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0.1%,几乎陷入停滞,增速低于第三季度的0.3%,2014年全年经济则增长0.4%,连续第三年几近停滞。
不过姚铃也指出,虽然《马克隆法案》首动结构改革蛋糕的意义值得肯定,但也应看到,从内容上讲,《马克隆法案》对法国经济结构改革的力度仍有限,很多深层次的内容尚未触及。
慕阳子举例称,在法国,按照原有的雇佣条例,法国人在被企业辞退的3个月内,仍可领取相当其在职薪金60%的失业救济金,“这个比例相当高,导致一部分法国人工作一个月,休息三个月,并且生活水平不会有明显落差,可企业成本却因此大幅增加”。而这类直接挑战劳工福利的内容《马克隆法案》并未涉及。
资料显示,《马克隆法案》内容包括:修改法规管控行业执业条件,调整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创新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权;促进就业增长,包括修改禁止周日工作法案以及晚间加班条款等。
最后,慕阳子补充道,《马克隆法案》的执行效果会有滞后期,对法国经济的提振作用需要3~4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看到。
(责任编辑:DF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