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在即,动辄上百美元一本的教科书成为美国大学生的头痛之事。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从1977年1月至2015年6月,大学教科书价格上涨超过百分之一千,是通货膨胀的三倍多。
据美国大学委员会估计,2014-2015学年,一名大学生用在书本及学习用品的开支平均为1200美元,科学类的教科书更是高达数百美元一本。
美国劳工部统计的数字显示,从1977年1月至2015年6月,物价指数上涨308%,而大学教科书涨幅达1041%。
美国大学生成了被绑架的消费者。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对此评论说,学生买书好比去看病拿药,教授决定使用何种教科书,学生只能照着教学大纲要求去书店买药,根本就没有选择余地和讨价还价的可能。
出版商好象药厂,会紧盯教授推销教材,教授往往不会关注教材价格的变动,学生只能听从教授。
为了节省开支,学生们想尽办法省钱,或租,或买旧书,避免购买精装本,改买平装本或者电子版。尽管如此,也只能省下有限的美元。
长期跟踪观察教科书价格的密歇根大学经济学教授马克·佩里对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说,大学教材价格上涨的幅度远超出学生家长能够负担的能力。
他举例说,密歇根大学书店内一本专业化学教材标价超过400美元,很有可能是美国第一本价格超过400美元的大学教材。
美国出版商协会女发言人玛丽莎·布鲁斯通指责劳工部的数据“误导”公众。布鲁斯通解释说,依据小数法则,一本书的价格从100美元变化至200美元,上涨了100%,而大学学费从1万美元上升到1.1万美元,却只有10%涨幅。
在一家二手消费品比价网站Priceconomics.com,曾有一篇题为《教科书为何如此昂贵》的文章分析说,上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教科书一直比较便宜,书可以重复使用,出版商甚至以它们的产品经久耐用为荣。
70年代后,教科书开始变得昂贵,出版目的不再是教育大众 ,而是获得更多的独占性并且盈利。
90年代,教科书进入了寡头市场,价格也随之暴涨。
(责任编辑: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