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日本股市似乎也随着盂兰盆节休假人群的增加进入了暑假模式,但最近关于日本央行将扩大量化宽松的观测也悄然抬头,特别是非正式的政府与央行首脑会谈可能近期再次举行。去年年末的“黑田突袭”对市场人士而言依旧记忆犹新,而且现在的状况比起去年石油价格暴跌,消费税率提升对经济增长打击严重的那种局面而言更为复杂。
虽然最近黑田东彦等央行首脑在各种场合的表态而言,日本央行立即采取行动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被提及,7月份央行发布的某些公式文件里,货币政策委员们依然还在强调“日本的内需强劲”。然而正如日本经济新闻说的那样,市场认识对这种公开表态基本上“半信半疑”,市场人士没有忘记去年10月的“黑田突袭”之前,日本央行对市场传递的信息还保持着其一贯的“强势语气”。
实际上如果对目前的一些事件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市场产生该等预期是几个因素叠加后最具有现实性的看法。首先是日本经济增长放缓,第二季度的实际GDP同比增速年化后为负的1.6%,这是时隔三个季度出现的负增长,如果说去年是因为消费税率提升打击了消费者情绪,那么经过大规模的QQE扩张后,这次的结果是否意味着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的确如批评者所言的那样“然并卵”,不进一步采取措施,日本经济是否会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进入技术上的“景气衰退”期?国内经济的“停滞感”抬头,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下降等因素,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政治对经济刺激政策的渴求。因此无论日本央行如何强调眼下的经济问题都是“一时性”的,但是紧密追踪经济数据的市场人士看起来的话,现在的情况需要日本央行保持“政治正确”,因此那种认为黑田需要采取某种行动的预期也就顺理成章了。
由于日本在1990年代通过的央行法赋予了日本央行与日本政府保持政策独立性的地位,安倍和黑田的会晤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式的行为,因为露骨的政治干预不仅对于日本货币政策的信誉而言是一种打击,现实里安倍要直接干预也需要国会对现行央行法进行法律修改,所以二人的会晤象征意义远远高过实际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而安倍也巧妙地利用这个象征意义,事前不做任何通告,会议日程也不定期,反而容易引起市场的关注。而且会晤的内容主要以对经济走势的认识为主,表面上是修正从前日本政府和央行沟通不足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支撑不够强劲的错误,但实际上就是往市场传递一种安倍治下央行积极配合政府经济政策的印象。而且,过去6次会谈集中在G7峰会或者G20财长和央行首脑会议前后,而今年G20会议预定在9月4-5日召开,因此8月底二者再次会晤的可能性再次受到关注。
这种预期在上周再次被强化,那就是原油价格再次出现“跌跌不休”的局面,以及人民币突然贬值带来的冲击,理论上这二者都对日本央行“尽可能早地实现2%的通胀目标”带来阻力。原理上原油价格的下跌对于纯进口国的日本而言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改善”,但毫无疑问也从原材料价格等方面给物价下落带来了空间。而人民币汇率的下调的影响较为复杂。
即便是那些乐观的观察人士表示,日本对中国经济最终需求的依赖程度远远低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台湾地区等经济体,但是按照IMF的估算,中国GDP增长率每放缓1%,就会在第二年影响其他亚洲经济体GDP增速达到0.3%之多。因此即便中国经济放缓对发达国家直接影响不大,但是间接的影响无法预估。投资者也没有忘记,雷曼危机虽然是美国的事件,但实际GDP受伤最为严重的发达经济体却是日本。
黑田东彦对前任的批评也正是基于这个历史认识的成分居多,因此市场预期日本央行将会采取行动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比较麻烦的是,购买国债等金融资产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具体如何才能起到震撼市场的作用,日本央行将再次面临一次艰难的抉择。
(责任编辑:DF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