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FT:汇率战争议折射亚洲需求低迷
新兴市场捍卫汇率稳定成当务之急
FT:汇率战争并非“中国制造”
外媒:资本外逃令亚洲经济面临风险
===全文阅读===
FT:汇率战争议折射亚洲需求低迷
FT报道,如果说亚洲真的陷于一场新的汇率战争,那么困难的部分将是看出谁是赢家。
很多分析师称,中国上周引导人民币贬值是为了使中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在那几天前的数据表明,7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降8%,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刚刚创出历史新高。
然而,中国的出口问题并不只是国际竞争加剧——它也反映了全球需求低迷的现实。尽管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活动正在好转,但亚洲各国的出口还未见任何起色,使政策制定者缺乏应对工具。
中国及其邻国有着许多相同的挑战。日本糟糕的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被部分归因于贸易疲弱,而韩国的出口五个月来不断萎缩。泰国、台湾、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今年以来的出口也都令人失望。
“中国正试图通过削弱人民币来刺激出口、进而刺激经济增长的说法,在我们看来不是特别有说服力,”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亚太首席经济学家龚华德(Paul Gruenwald)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出口在更大程度上是外国需求的函数。”
就此而言,中国需要承担一部分指责。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的进口都在下降,表明内需在经济放缓之际减弱。今年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长大幅下滑,拖累了全球汽车制造商的盈利。
中国经济放缓还帮助推低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重工业所用的大宗商品,如铁矿石、铜和石油。这进而影响了向中国出口的资源丰富的新兴市场(包括双双陷入经济衰退的巴西和俄罗斯)的增长。
大宗商品下滑所产生的连锁效应,波及了亚洲的高端制造业经济体,尤其是韩国和日本。矿商和能源生产企业纷纷削减投资,打击了日韩的大型工程企业,这些企业供应资源开采所用的钻井平台和天然气储存罐。
西方(尤其是美国)较好的经济表现,并没有给亚洲工厂带来更强劲需求。一些经济学家将此归因于发达市场增长不断变化的特性,但是新兴市场之间贸易的重要性提高,是拖累整体数字的一大因素。
“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美国的需求,但这一点眼下成了坏事,”汇丰(HSBC)首席亚洲经济学家范力民(Fred Neumann)表示。“很难看到出口将在未来五年里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引擎。”
消费类电子产品作为亚洲的主要出口之一,近来也表现不佳。个人电脑行业持久而稳定的下降趋势,对东南亚(硬盘等计算机组件的生产基地)是个坏消息,而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在没有新产品、同时中国市场国内厂商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近期也一直疲软。
多年的信贷快速增长,使亚洲各国央行缺乏工具来对抗低迷外部需求的影响。很多国家的利率已经处于(或者接近)创纪录低点。(FT中文网)
(责任编辑:DF134)
1234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