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计,今年三季度的出口增速或明显放缓,甚至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四季度的出口增势也不容乐观]
中国6月出口实现正增长,看似有些起色,就被7月的超预期下降打回原形。海关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出口大幅下降8.9%,没有延续6月的增长势头。与此相呼应的,是代表官方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9%,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下,并较6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海关总署公布的7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也连续5个月环比回落,预示未来2~3个月出口下行压力依然巨大。代表民间的财新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也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由上个月的扩张转为收缩,并落到荣枯线以下。
上月,笔者就曾质疑中国出口正增长的真实性。国际上,长期来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漫长,各种因素错综交织,各国目标难以统一;中期来说,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低迷、贸易萎缩,发达国家经济再平衡战略、资金回流与中高端制造回流同步进行,新兴市场中低端制造兴起挤占市场份额,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都导致中国的外贸环境更加恶劣;短期来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悲观情绪浓厚。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投资放缓、消费不振、成本上升;同时,优势削弱、资金流出、通缩风险等问题在中国同样突出;虽有接二连三的外贸鼓励和支持政策力求推动出口保持增长,但又无法收获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长期还是短期,眼下的中国出口都没有实质性的利好,更无法实现稳固的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笔者注意到,最新外贸数据公布后,商务部对7月出口超预期下降的原因解释与之前有所不同,对今年出口增长的预期也已悄然发生变化。先是8月13日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再是8月19日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沈丹阳的发言,都解释称:7月出口大幅下降,除了正常的因素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是去年同期有些异常增长垫高了基数”。笔者发现,去年7月出口值高达1.31万亿元,为当时的历史最高值,确实较高。即使是到今年7月,1.31万亿元的出口规模也是中国有出口记录以来的第三高位,仅次于去年的9月和12月。由此也可以预计,今年三季度的出口增速或明显放缓,甚至会出现大幅下降,而四季度的出口增势也不容乐观。
此外,两位官员对全年出口增长的判断都是“预计全年出口仍然有望实现正增长”,这与以往“实现全年增长目标”的表述已经发生变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是6%,虽然已比去年降低了1.5个百分点,但从目前来看,想要完成这一目标,或仅是出口实现这一增速,都是极其困难的。商务部官员的表态发生悄然转变,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外贸新常态的最新认识。
笔者乐于见到这样实事求是的态度。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认清形势,才能择机求变,才能真正由大变强。(作者系宏观经济研究者)
(责任编辑:DF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