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数据今日公布,在国际原油价格大跌的背景下,多数机构给出的预测是,CPI将会延续去年持续走低的曲线,很可能低于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表示,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看,总需求依然处于疲弱的态势,而此前PMI指数的进一步回落也充分体现出了这点,预计1月份CPI涨幅将会进一步拉低,或为1.0%左右,而PPI或将落入-3.6%至-3.8%的区间之内。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研报预计,2015年1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0.9%左右,相比上月有明显回落,同时也可能是自2009年11月份以来再一次下降至1%以内,创下近5年以来新低。
对于1月份CPI低于1%众多机构已经达成一致共识,第一创业证券发布的研报预计,今年1月CPI同比上涨1%。中金公司预计1月CPI降至0.7%,主因是春节错位,其次是总需求偏弱。联讯证券预计,1月份CPI同比增长0.9%,认为目前CPI已经到达周期性底部。
梳理诸多机构的观点,1月份CPI回落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点:需求回落、节日错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
考虑到春节即将来临,后期我国CPI或将有所回升。但整体来看,今年CPI同比增速很可能不足2%,目前尚不能排除个别月份负增长的可能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的研报预计,由于新涨价因素较弱、翘尾因素整体水平明显低于上年,预计2015年CPI同比将低于2014年2%的水平,估计全年CPI同比约为1.6%左右。其判断的依据在于2015年经济增速稳中趋缓,需求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2012年下半年以来PPI持续下降,2014年11月CPI只有1.4%,2015年CPI有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我们确实要高度警惕通货紧缩压力。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说,虽然全面通缩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局部通缩风险还是存在的。在三期叠加、产能过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多重背景交织下,需要防止局部价格下跌扩散。因为一旦局部通缩升级为全面价格下跌预期,消费者不敢或不愿消费,就会造成社会总需求不振,进而导致生产商投资萎缩,陷入恶性循环,对经济造成巨大伤害。
(责任编辑:DF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