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微调至7%左右。
这一目标看似不高,毕竟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8%左右。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多重困难与挑战交织,经济增长传统动力不断减弱;此外更重要的是,处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不仅要一如既往稳住速度,确保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增加,而且这种增长,还必须能够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不断促进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兼顾量与质的“7%左右”目标实则更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造传统引擎,打造新引擎。其中,新引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二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比需求端的投资与出口双轮驱动,着重于供给端生产率改进的升级版“双引擎”不仅更切合现阶段几乎已经被重置的发展条件,而且从长期来看,无疑也更具有内在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中国是一个大国,中国的长期发展可以并且只能求诸以技术变迁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因为产业转型升级究其实质,就是一个成长经济体对技术创新进行吸收,以及主导产业经济部门依次更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同步发生的生产要素不断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部门向高生产率或者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的趋向,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率水平提高,其所带来的“结构红利”,是支撑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基石。
要实现经济换挡升级,身为“守夜人”的政府要做的工作自然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增长甄别和因势利导”作用,帮助克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外部性和协调性等市场失灵问题。而这,恰恰也正是中国致力打造新的“双引擎”意在突破的方向。
以往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度不高,主要是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本误配。政府在实施赶超战略及产业政策的同时,集中了过多的资源,并且将这些资源过度配置到了偏离比较优势、偏离技术前沿、偏离最终消费的领域。而当下,一手抓公共产品供给、一手抓大众创业与创新的发展新引擎,正可谓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双引擎”力保经济换挡升级的作用实则已经在不断显现。譬如2014年,长期徘徊的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突破50%,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因此,无论从“因”或是“果”的维度来看,既不失位又不越位的“双引擎”都是值得期待、值得托付的。
(责任编辑:D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