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公开发布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7%。虽然增速创出6年来新低,但属于经济内生增长形成范畴,宏观经济增速或已接近底部。市场理应对经济增长前景抱有乐观预期,未来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可能性增大。
经济表现
依赖于内生增长动力
今年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在预期之中。虽然一季度国务院也采取了相关政策措施稳定经济增长,但政策措施与春节假期和企业开工习惯形成高度重叠,政策效应将滞后显现,而难以反映在一季度的GDP之内。今年春节假期较往年要晚。从元旦到春节假期,企业生产主要为了上年年末订单,新订单形成又主要是在元宵节后,一定程度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增长。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的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虽然仍高于临界点,但制造业增速出现放缓,这与春节假期延后效应基本吻合。降低利率政策效果也存在滞后效应。特别是稳定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在3月末发布,其政策效应将在二季度集中体现。
这些情况表明,一季度宏观经济表现基本上属于政策刺激措施效应真空期间取得的成绩,属于内生经济增长动力发挥作用的范畴。
经济增长动力修复加快
今年首季我国经济增速创出6年来新低,主要是受到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3.5%,较上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8.5%,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了8.3个百分点。始于2013年四季度的房地产业周期调整已经接近中期底部。未来受楼市新政系列组合措施刺激,房地产业稳定增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将对宏观经济形成较强支撑。消费贡献增大,一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6%,总体保持稳定。近期受股市财富效应的拉动,加上居民收入增长预期改善,未来社会消费将有所增长。而网络销售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5年1至3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7607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6310亿元,增长4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9%;网上服务零售额1297亿元,增长43.0%。在网上商品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51%、33.7%和43.7%。
综合来看,随着房地产业发展速度稳定后,股市财富效应刺激消费扩张,未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动力修复将会加快。
经济转型积极因素
正加快显现
虽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创出6年来新低,但社会就业环境却出现改善。今年一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320万。国家统计局内部调查的失业率在5.1%左右,总体比较稳定。这种情况表明,经济增速回落并没有带动失业问题同速恶化,显示出经济转型的积极成效。得益于服务业比重由2013年的46.9%到2014年的48.2%再到今年一季度的51.6%,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动力正逐步向服务业转移。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单位GDP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维护的关系更趋和谐。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一季度我国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增长38.4%,新能源汽车增长50%以上,快递业务量增长46.8%,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
市场主体信心极其重要
信心实际上反映的是预期。行为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预期不仅是经济人决策的一个重要参数和变量,而且还存在自我实现机制。引导预期,就能够促使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减少政策执行成本,降低经济运行波动。应该看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基础依然坚实,保持中高速增长潜力巨大。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存在一定关系,但因为我国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潜力,完全能够避免所谓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可能引发的经济增长速度滑坡风险。即使如此,还要高度重视信心波动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困扰。
从实现社会福祉最大化角度出发,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对主要市场主体而言均是社会福利的损失。进一步说,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也是决策层加快经济转型的结果。如果为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而不真实面对转方式、调结构难题,那么宏观经济势必负重而行,运行风险也将成倍增加。
树信心需全社会努力
经济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福祉。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且也是微观经济主体的分内之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政策刺激期待已经逐渐演变成微观市场主体的路径依赖。固然,为缓和经济下行压力,政府相机抉择,出台刺激政策措施,促使经济稳定增长。但这丝毫没有减轻微观经济主体发展经济的义务与责任。在产能过剩领域、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该淘汰就要淘汰,该转型就要转型,期待政府的救助和优惠政策已经很不现实。
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管好自己的事情,企业也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因为自身问题得不到融资,就埋怨银行服务不好,恐怕也不是合格市场主体应该要做的事情。在楼市新政密集出台,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想着借助政策东风加快住宅去库存化,反而是想方设法提高住宅销售价格,这恐怕也与政策意图相违背。如此种种,实际上反映出如何正确对待宏观经济转型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不管如何,坚定我国经济发展信心,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促使宏观经济实现潜在增长。
(责任编辑: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