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网站导航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要闻 >> 宏观 >> 浏览文章

宽松不会停 定向、去杠杆基调难变

2015-5-5 6:36:43东方财富 【字体:

  时隔1个多月,市场上再次出现了关于“中国版QE”的传言。与3月份时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火速澄清如出一辙,这一次站出来的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向政府提供融资,所谓‘中国版QE’是没有根据的。”

  然而仅仅是来自外媒的两条消息,却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风波。4月27日,上证综指大涨,创下4527.4点新高,银行股板块大涨4%。

  值得关注的是,两次关于“中国版QE”的传言出现的时间点都与地方债息息相关。第一次是3月6日财政部发布2015年预算草案,提出地方政府可发行债券6000亿元以及批准1万亿元的地方债置换额度。但根据审计署口径的2015年地方政府到期债务约为3.8万亿~4万亿元,而二季度也正是债务到期高峰。显然,今年的预算内额度无法填补地方债缺口。

  财政部相关人士在近期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到,目前地方上报的地方债总额已经达到16万亿元,约占GDP总量的40%,天量地方债如何化解?尤其是,4月20日传出的江苏省首笔地方债置换发行延期,再度让市场的关注度聚焦到地方债上。

  从3月初到4月底,两次“中国版QE”传言的思路沿袭着: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银行贷款+央行再贷款买单的路径。尤其这次甚至包括市场里直接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大胆设想从一个侧面也显示了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难的改革推进,国家兜底仍然是市场最希望,也认为最有效的方式。

  但要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主导的,以信贷投入为主的“救市”措施实施后,对企业及个人加杠杆的后果是中国总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158%上升到2014年282%。并且伴随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等实体经济的困局形成。

  显然,看似最便捷的处理方式,却也是最危险的决策之一。

  QE通常是指央行直接扩大资产负债表,以便在常规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比如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压低长期利率从而刺激借贷行为和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易宪容就表示,美国实施QE的前提是:美国是在货币政策单一目标制下,当常规的货币政策无效,如短期利率降至零,美联储就得通过购买债券的方式直接扩展资产负债表,以便向市场释放出基础货币来维持市场合理的流动性,而当前在中国常规货币政策没有失去效率。

  从公开数据看,目前1年期基准借贷利率尚处在5.35%的高位,在4月连续的公开市场操作之后,逆回购利率逐次下降至3.25%左右。在常规政策中的操作空间尚存。

  为何此时市场对于“中国版QE”仍存在期待?

  一种可能来自近期连续的政策信号释放:继宣布1万亿元地方债务置换之后,进行了超预期的准备金率下调,紧接着央行对政策性银行进行了注资……货币政策是否会由中性化转向积极的预期渐长。

  另一方面,决策层选择了债务置换来化解地方债扎堆到期的风险,但用什么方式来保证银行的购债意愿是个难题。按照去年试点省市自发自还债券的收益率比较同期国债利率,地方债券收益率甚至更低。银行如果购置地方债,一方面可能降低其收益,另一方面可能影响其在其他领域的放贷去向,要么减少放贷,要么将贷款投向收益更高更安全的领域,这样一来,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就会间接“躺枪”。

  这并不完全只是理论推测。刚刚出齐的五大行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五大行利润增速均不超过2%,但不良贷款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两倍,经营压力可见一斑。

  这一背景下,在这轮传言中未被央行直接否认的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实施的可能性就提高了许多。对比已经用过的中国PSL、MLF等工具主要解决中短期资金配置,LTRO如果能以地方平台贷款为质押来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不失为一个展期风险、增加流动性的途径。

(责任编辑:DF160)

  12 下一页 阅读全文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