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有调控空间,预计2015年经济增速前低后稳,二、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别为7%、7.1%和7.2%,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在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举办的“2015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展望会议”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我国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一系列预测。
连平预计,下半年物价水平仍将低位徘徊,CPI小幅回升,全年物价涨幅1.5%左右,明显低于去年。今年PPI负的翘尾影响逐月缩小,带动PPI降幅改善。下半年工业通缩压力会有所减缓,但PPI年内难以回正。预计2015年末PPI同比回升至-3%以内,全年平均-4%,跌幅大于去年。
物价水平仍将低位徘徊宏观数据将有小幅改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4.8%,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6%。
谈及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连平认为,这些数据整体将呈现出好坏参半的结构和状态,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预计下半年,宏观经济数据会有小幅改善,在逐渐改善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数据对市场的正面影响将会增多。”
连平说,影响经济增长的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房地产市场成交回暖能否持续,以及能否在年内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二是发行地方债券、债务置换和推广PPP项目能否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
连平认为,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保持温和复苏,发达国家增长提速,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将呈现“中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一中两低”特点,全年经济增长2.5%。由于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物价水平出现通缩风险,因此美联储对加息比较谨慎,不排除最早在第三季度加息的可能,但推迟到年底或2016年初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下半年我国仍面临资本流出压力。欧洲及日本央行的持续大规模,量化宽松将成为全球流动性的主要提供者,即使美联储下半年开始加息,加息幅度也将是温和的,步伐也将比较谨慎,节奏将相对缓慢。加之下半年,我国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将逐步企稳回升,资本流出压力将有所缓解。总体上,跨境资本流动将继续呈现有进有出、双向振荡的格局。其中,直接投资将保持稳定,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将继续波动。
“受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跨境资本流动继续振荡、资本流出压力有所缓解、人民币可能加入SDR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人民币汇率将保持总体平稳,不会明显升值或贬值。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汇率运行仍可能会有波动。”连平说,“预计年末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为6.12左右,即期汇率在6.22左右,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稳中有升。”
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市场利率继续下行
连平在分析中谈到,上半年我国已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向松调整,帮助实体经济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银行信贷供给将平稳增长,市场融资成本将进一步下行,全年新增信贷规模将在10.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速约13%。
受有效需求不足和持续加强监管规范的共同影响,信托、委托等表外融资继续低迷。当前实体经济尚未完全企稳,企业盈利能力较弱、债务违约风险较高,预计未来企业债融资增速将在政策支撑下缓慢回升;股市经历了上半年的爆发式上涨,下半年较大概率会回归理性。预计2015年全年新增社会融资总额有可能达到约15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速在13.6%左右。
此外,M2增速将保持在12%以上。由于下半年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正在减弱,货币政策仍需宽松,未来货币调控更加注重引导中长端利率下行,真正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半年政策宽松所释放的相对充裕的流动性也使得货币市场利率继续地位平稳运行。
货币政策操作以定向为主、普调为辅,市场流动性充裕
谈到货币政策,连平认为,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预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下半年总体经济运行会略好于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回暖且部分城市房价明显上涨,前期货币政策向松调整的效应将在下半年集中得到体现。
考虑到目前制约政策效果发挥的主要障碍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难以传导到长期融资利率,长期融资供给不足,下半年进一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政策操作将从之前的普调为主、定向为辅,转向定向为主、普调为辅。
在基准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贷款利率已经开始明显下行、美联储可能加息的情况下,加之降息可能导致资本流出压力加大以及刺激房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下半年基准利率再次下调的空间较小。考虑到M2增速距目标值尚有差距,仍有普遍降准的压力。
下半年外汇占款情况略好、资本流出压力缓解、总体流动性较为充裕、加上存贷比监管调整的效应发挥,准备金率不会大幅下调,可能会有1-2次,每次0.5个百分点的调低。PSL、定向将准、定向再贷款等措施将会继续实施,以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调节。
连平认为,下半年存款利率上限存在彻底放开的机会,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加快,个人对外投资有望取得突破。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