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仍比较大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稳增长仍十分重要。进入五月,中央地方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基建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不断显现。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5%),增速与1~5月份持平。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是最重要的三大块。前六月,工业投资95620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79663亿元,增长9.7%,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在房地产投资方面,前6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395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2.8%。房屋新开工面积67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7.3%。
在外需不振、工业和房地产两大领域增速都下滑的情况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显然也是目前各地提振经济的重要法宝。进入五月以来,中央地方稳增长政策不断发力。
在中央层面,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之后,又一批投资储备工程发布,涉及轨道交通等基建和新兴产业。在地方,包括陕西、辽宁、云南、吉林、广西、江西、湖北、广东等多省份相继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地方版”稳增长政策。
数据也显示,前六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40601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1~5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5%,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9.1%,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2.2%,增速提高0.6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9%,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库存积压严重,工业产能过剩也比较厉害,而基础设施存在的“短板”仍比较明显,因此在本轮稳增长中,补足基础设施的短板成了投资的重要方向。
胡晓登说,把钱投向基础设施领域,不仅能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能满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部分消化目前钢铁、水泥等行业存在的过剩产能,可谓一举多得。
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指出,要多出针对性强的“实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特别是要增加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既定项目要马上开工,已有资金要尽快到位,项目储备要超前谋划。这既拉动当前增长,又促进可持续发展。
分地区看,1~6月份,东部地区投资111127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67037亿元,增长14.9%,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57581亿元,增长9.9%,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在不断加快
胡晓登说,目前像西部很多地方的交通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加大基建投资也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和老百姓的实际需求。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没有问题,但前提必须是有效投资、有庞大需求的投资。”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认为,目前不光是中西部的基础设施短板需要补足,沿海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更新改造,所以基建投资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下半年经济有可能比上半年好一些,因为上半年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效应还将得以继续发挥。从投资角度来说,上半年投资计划的项目,二季度还没有进入操作阶段,从项目审批到转化为实际的投资和生产力要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效应也会持续释放。
从到位资金也能反映投资的变化。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61507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5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6%,增速提高8.3个百分点;国内贷款下降4.8%,降幅缩小1.5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增长8.6%,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30.9%,降幅扩大4.8个百分点。
彭澎称,国家预算资金增长较快跟基建投资幅度加大有关系,因为基建投资主要靠政府在推动。而利用外资下降跟目前工业产能过剩关联较大。此外,目前世界整体的对外投资都有收缩趋势,随着中国生产成本的提升,部分加工贸易产能部分转移到了东南亚地区,而发达国家也有一个再工业化的趋势。
(责任编辑:DF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