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并购重组 >> 浏览文章

中信信托重组安信信托5年迷路两个人的过渡政府

2012-3-21 7:49:08今日财富-机构投资 【字体:

    截稿消息显示,安信信托于2月28日复牌,并宣布“继续推进重组”。

  打破沉默,也许意味着机会,也可能是其他。

  若重组成功,意味着中信集团手握两块信托牌子——“中信信托”和“安信信托”。前者是国内业界老大,管理资产规模约占行业总规模1/10;后者是老牌信托,屡创行业先风。

  那么,在重组的框架中,老牌信托“安信信托”和业界老大“中信信托”,哪个品牌能获得留存?

  无论如何,未来的故事还会更长……

  两个人的“过渡政府”

  过去4年多以来,安信信托的管理架构始终处于“临时过渡政府”的状态。

  据安信信托2011年年报,其董事、监事、高管人员一共10位。若不算已于2011年4月离职的副总裁李廷芳,以及在2011年8月任期届满的独董施天涛,则只有8位。

  其中董事层面包括董事长张春景、董事宋沈建、董事董秘武国建等三人,张春景同时代总裁。独董两位,是向颖和李英。监事三位,包括监事长马惠莉、监事周丽、监事陈兵。

  宋沈建的主要身份是大股东国之杰的监事、行政人事部总经理兼总裁办主任。据透露,身为安信信托三位董事之一的宋沈建常驻国之杰,在安信信托根本没有设置办公室,也甚少在安信信托出现。

  马惠莉、周丽则分别是国之杰的副总裁、财务总监。马惠莉还同时是上海三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张春景坦陈,这个“过渡政府”的高管层实际上只有两个人,即武国建和自己。而包括副总裁、财务总监在内的多个关键岗位空缺。

  张春景表示,在重组过渡期间,公司决策层成立了“高层联席会”,以便在总裁、财务总监等高管缺位的状态下行使管理职责。

  据了解,联席决策成员有6-7位,除了张春景和武国建外,还包括两位总经理助理以及一些业务部门负责人。

  “这些安信人(联席决策成员)不领高管的工资,不顶高管的光环,却承担着高管的责任。”张春景对《机构投资》表示,这点很不容易。

  据安信信托2010年年报,该届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管任期三年,将于2012年5月19日到期。

  从安信信托内部透露的信息显示,安信信托目前尚无将换届选举列入日程。

  某信托界人士认为,“(换届选举)到时候再说呗——若新的大股东进来,立马就换;要是重组还完不成,股东大会过一下继续任也正常。”

  “5月份,还有这么长时间,重组是否能进行下去,到时候肯定有说法。”该人士说。

  提前把控业务命脉

  中信信托的力量早已实质介入了安信信托,并实际操控着安信信托的业务命脉。

  《机构投资》调查发现,安信信托“风险控制审查委员会”中有两位主任委员是中信信托的高层,一位是中信信托副总经理、董秘王道远,另一位是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兼投行一部总经理李子民。

  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安信信托出于尊重潜在大股东身份的想法,主动提出由中信信托提前介入业务管理。在实际操作上,中信信托的意见,安信信托基本上都会采纳。

  “这重组谈了快五年,从管理、业务、风控等多方面,双方都磨合得非常熟悉了。”该人士表示,安信信托的很多内部管理,已开始由中信信托方面主导。

  这点,在信托项目最关键的环节——“流程管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约自2008年起,中信信托的身影就没有淡出过安信信托的信托项目。体面的说法是,“请中信信托把把关”,或者说“知会中信信托”,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就是一种“请示”、“汇报”。

  据了解,安信信托从选项开始跟中信信托报告,获得同意后,再继续往前推进项目。之后,按尽职调查、设计、立项、审查、报备、贷后管理等步骤一一走下去。

  了解安信信托的人士透露,在重组未最后落定的情况下,业务项目仍主要由安信自己来做,但对于一些风险把握度不太大、吃不准的项目,或者追求结构创新的项目,安信会主动向中信信托风控部门请示。

  中信信托更把握着安信信托之业务项目的最终审批权。“他们(中信信托)也是我们风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他们不批,我们的项目就上不了。”前述人士道。

  这里提及的“主任委员”,便是上文所说的王道远和李子民。

  “主要是为了项目管理的延续性,未来中信信托进来后,便于延续管理,因此需要提前知晓项目情况。”上述人士解释说。

  上述情况并非已经摆上台面的事情,但已实际运作了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安信信托自己原有的一套内部管控流程,虽然仍在执行,但执行过程中已没有原来那么严格了。

  安信信托有人士调侃道,直接主管“算是中信的人”。虽是个玩笑,但多少透露出两家公司之间沟通联系的密切。

  安信信托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中信信托并无派员常驻安信信托。他表示,彼此“偶尔会有一些相互上、风险控制方面的、良好的沟通关系,即是相互知情类的沟通”。

  据悉,除了“风险控制审查委员会”外,安信信托的“高层联席会”、“业务决策委员会”都有中信信托选派的专家委员参加。两家公司日常的相互沟通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裁、财务、董办等层级。

  另有了解内情的人士表示:“安信比较客气,意思是‘你将来是老大,我们认的’。所以安信做什么事,都跟你说一声,‘老大,我们要这样做,同意哇’,征求征求意见。而中信信托,也顺理成章管理起来。”

  “其实从法律上说,安信信托可以不这样做。毕竟重组尚未到位,中信钱还没付,从法律上说还是两家没什么关系的公司,人事安排、资产管理、业务管控等还得有所区分。”该人士进一步解释道。

    中信信托“人事布局”

  事实上,安信信托的每一次大动作,背后必然隐藏着“潜在大股东”中信信托的身影。

  比如,安信信托于2011年4月26日公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议,通过关于签署《定向发行合同》补充协议的议案,把在2008年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之后一直没有动静的重组方案进行微调。

  随即在同年5月20日,中信信托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增聘王道远、李峰、张继胜、李子民、包学勤等五人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根据中信信托2010年年报,该公司共有3名副总经理,分别是马春光、张子镁和陈一松。

  2011年5月19日,中信信托原董事长居伟民辞职后,公司选举原总经理蒲坚担任董事长,并于次日召开董事会聘请原副总经理陈一松担任公司总经理。

  由于陈一松的晋升,中信信托原有的3个副总经理席位出现一个空缺。

  如此,中信信托只需补充1名副总经理人选即可。而事实上,中信信托一次增聘了5个席位,加上原有的2个席位,中信信托目前拥有副总经理席位共7个。

  中信信托何以突然大规模增聘副总经理级别人选?

  资料显示,王道远,原为中信信托总经理助理,并长期担任中信信托主管信托财务的负责人。据王道远自述,其主要职务是协助公司领导进行风险控制。

  李子民,原中信信托业务总监兼投行一部总经理,是金融投融资高级经济师,擅长资产保全、投资管理、企业年金、综合金融服务等业务。

  李峰,原为中信信托创新研究部总经理,并担任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的副总经理。李峰曾带领团队推出多项规模大、创新性强且系列化和品牌化的信托产品,获得“全国金融系统职工创新能手”等称号。

  包学勤,原为中信信托业务总监、投行二部的总经理,亦为中信锦绣资本管理公司副总经理。他是中国信托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先行者,于2007年设立了中国第一只大型信托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信锦绣一号,在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直接投资领域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

  还有张继胜,则是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的总经理,原来兼任中信信托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仔细分析上述5位副总经理人选的资料,发现其各自专长覆盖到财务、人力资源、金融创新、投资管理、投行业务等信托核心部门。

  比对之下,中信信托原有的副总经理马春光分管会计工作以及公司信息披露,而分管信托财务、信托会计的责任人是内控总监余金树。张子镁早年担任中信集团驻日本代表处首席代表,2006年7月回到总部担任副总经理,在国际业务与国际合作方面颇有建树。

  换言之,此番新增的副总经理人选,与中信信托既有副总经理人选的专长有较明显的重合。

  可推测,上述中信信托新增的副总经理人选,应是其为重组后的新格局提前展开人事方面的奠基。

  对此,王道远回应承认,“可能是为这个(重组)做人事上的准备”。

  不过这一切,在年初突如其来的“否决”之下,陷入停顿。未来的故事怎么续写,还不知道。

  延伸阅读:

  重组猜想 两块牌子

  “重组后短期内这两个牌子肯定是并存。”中信信托副总经理、董秘王道远告诉《机构投资》,“但两三年之后,银监会可能会要求我们吸收合并,只保留一个牌子。”

  根据双方的协议,重组后的结构是中信集团通过中信股份和中企管理持有安信信托68.6%的股权,国之杰持有安信信托的股权比例收缩到14.1%;同时安信信托持有中信信托100%股权。

  即中信股份成为安信信托的母公司,而中信信托则是安信信托的全资子公司。

  王道远表示,两个主体合并后,两个牌照会处置掉一个。“保留哪个牌照都一样!但从法律关系上说,可能是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换言之,“中信信托”可能谢幕。

  不过业内指出,中信集团舍弃“中信信托”的可能性不大。较有可能的是中信信托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安信信托,完成吸收合并事项之后,安信信托翻牌,更名为“中信信托”。

  可参考的案例是,深发展A向中国平安定向增发从而成为平安银行的大股东,近日深发展A启动与子公司平安银行的吸收合并,完成后深发展A或将更名“平安银行”。

  若这套方案落定,那么届时上演谢幕大戏的便将是“安信信托”这块老牌子。

  从2007年开始,安信信托就一直备有两套业务发展方案,一套是重组悬而未决或重组失败、安信信托自行发展的方案;一套是重组成功后纳入中信一揽子战略中发展的方案。

  但四年过去了,第二套方案始终没有机会付诸实施。

  “每到年底就非常痛苦,来年的发展规划怎么做?按什么方向做?”安信信托内部人士表示。

  在中信的一揽子战略方案中,是将中信信托的优质资产置换到安信信托的壳资源里,从而实现中信信托的借壳上市。

  简单地说,就是以安信信托为母体,而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在各自既有领地开展各自的业务,即安信信托依托其在上海的网络和资源,中信信托则依托其在北京的网络和资源,各自发展业务;然后所有的业绩都记到安信信托上市公司的账目下。

  “当然,在这个架构下,整个内部要重新置换一轮,尤其管理结构。”资深信托人士调侃称,虽然在重组后的整体架构中,中信信托名义上是孙子,但它其实原是中信集团的亲生儿子;而安信信托表面上是儿子,却不是亲生的,所以地位自然比较低。

  “因此,翻牌后肯定是亲生儿子出面掌管大局。”该人士断言。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