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east
财经 | 宏观 | 国内 | 国外  投资 | 风投 | 天使 | 私募 | 产业 | 并购 | 投行  证券 | 金融资本 |  创 业 板 
商机 | 公司 | 产品 | 供求  学院 | 创业 | 管理 | 连锁 | 投行 | 理财 | 贷款  机构 | 投资机构 |  外商投资 
服务 | 展会 | 招聘 | 名录  市场 | 项目 | 投资 | 专利 | 技术 | 产权 | 连锁  互动 | 创业社区 |  有问必答 
您当前位置:中国创业投资网 >> 新闻频道 >> 投资资讯 >> 风险投资 >> 浏览文章

海通创意资本董事长张赛美立足大文化 逐浪并购潮

2012-11-27 21:34:07上海证券报 【字体:

    ——专访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海通创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赛美

    从历史角度看文化产业机会

    上海证券报:作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成立的证券公司直投基金,为什么聚焦于“文化”?

    张赛美:大体说有宏观与微观两大原因。宏观方面,从“十七大”以来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环境,我们研究后认为,文化产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机会最多的产业之一。预计未来10年,全球文化产业整体将保持15%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微观方面,是基于我们海通在这个领域拥有领先的、丰富的投资实践和投研实力。海通可以说是国内券商中在文化产业上参与资本运作较早、成功案例较多的。2005年,我们作为独家财务顾问帮助“电广传媒(000917)”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使其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第一家实现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帮助“新华传媒(600825)”作为中国出版发行第一股完成借壳上市;2007年,帮助“时代出版(600551)”通过借壳“科大创新”成为中国新闻出版业整体上市的“第一家”;2008年,直投子公司海通开元投资(000516)“东方财富(300059)”,后者于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目前,我们在广东、广西和湖北等地均有文化传媒行业的项目在洽谈。

    从历史角度看,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与传播技术的大突破密不可分。在现代印刷术、摄影术等复制型技术出现之前,文化艺术更多是局限于王宫贵族圈子,难以产业化;进入19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现代印刷术、摄影术等被大规模普及和使用,报刊、图书、电影等大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被极大地激发出来。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时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文化内容和信息的传播在瞬息间完成,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成为当今文化行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在新的媒介转型的背景下,新的内容、产品形式、传播方式、盈利模式都在不断出现,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做出决策的方式、甚至最终消费的方式都在转变,在这其中,沿着文化产业链条上下游,有诸多子行业在迅速扩张,蕴含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上海证券报:您对文化产业的理解比常规的认知要更广泛一些,可不可以称为“大文化产业”概念?

    张赛美:我们的确关注“大文化产业”。事实上,传媒技术的革命让整个文化产业的边界大大扩展,文化产业不仅仅特指新闻出版、影视、图书出版发行等传统传媒行业,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化,文化产业已经融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旅游休闲是不是属于文化产业?对于迪斯尼这样跨国大型传媒集团,主题公园是它的标志性产业,同时又覆盖了影视、图书、玩具、电游等。我国未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综合性的大型传媒集团。

    与文化产业巨头一拍即合

    上海证券报:PE行业进入寒冬已成定论,很多PE都遇到了募资难问题,上海文化产业基金在募资时有没有类似的感受?

    张赛美:由于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因素,私募股权投资今年确实是一个募集资金的低潮期,加上中国专业的投资人队伍还未真正形成,因此和国内其他私募股权投资企业一样,募集的对象主要还是企业。上海文化产业基金在筹备时,我们就确定了与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一起合作的目标。我们的资金募集得到了这些企业的支持,因此募集工作还是非常顺利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发起人或出资人和我们走到了一起。他们都是业内举足轻重的企业,不仅有项目资源,也对行业发展有较深的洞察力。由于文化行业的特殊性,相比其他行业的投资者,文化传媒类企业对产业本身更理解、更熟悉。同时,文化产业也需要与金融资本对接。文化企业更理解文化,我们更理解资本。

    我们对文化和金融的理解得到了投资人的充分认可,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持续时间会延续8至10年甚至更长,只有投资人能对这一投资品种有充分认识才能和基金管理人走到一起。同时上海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从动议到募集乃至成立,得到了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市金融办和市宣传部的指导和帮助。

    除了文化企业的入股及入资外,我们也得到了其他产业资本的支持,下一步我们还会寻找一些专业投资人,如FOF、保险、社保等。

    上海证券报:如上所说,文化产业内涵外延都很大,你们如何去挑选投资项目?

    张赛美:我们会重点关注三类项目,首先是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和行业内并购、整合。

    文化企业从事业到企业改制过程中,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是体制机制的变革,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市场化运营;此外,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市场分散,要打造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就需要和资本对接,利用资本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行业并购必将会出现从改制、融资,到上市和并购,是文化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和行业并购的参与上,海通证券(600837)一直是券商行业的先行者,文化领域最早的借壳上市就是海通并购部成功完成的。上海文化产业基金未来的运作上,凭借强大的投行实力和股东及LP中的国有文化企业背景,在这个领域将大有作为。

    其次是新型业态的文化类企业的投资。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对文化的传播有重大意义,极大开拓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这一类企业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上下游延伸下去,产业链很长,有内容型、平台型、渠道型、技术服务型等等。这一类企业正在不断涌现中,这类创新型企业只要有强有力的管理团队,清晰的商业模式,所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的延展性,其成长的速度将会很快。如腾讯也不过十年的历史。

    除了以上两类项目,我们还会关注与文化相关的产业。

    并购整合将是文化产业最重要现象

    上海证券报:您在并购领域经验丰富,今后在文化基金的投资上是否会更多使用并购的手段?

    张赛美:毫无疑问,并购整合会成为未来我们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现象。

    回头看美国文化企业巨头的成长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并购重组史。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化企业就出现了整合及集团化的趋向,在其后的百年中,与全球企业并购浪潮基本同步,美国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也经历了五次大的浪潮。这些并购浪潮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周期基本一致,随着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的产生而发生,并表现出与当时经济技术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并购方式。如时代华纳以及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等跨国大型传媒集团,都是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跨媒体整合才形成行业的巨无霸,我国文化产业也会重复这个过程。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到如今,旧有体制下分散、无序、低效竞争的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跨区域、跨媒体、跨所有制的整合才是大势所趋。文化产业的并购有很多种形式,按是否收购控股权来看,可以是控股权并购,整体收购下来,整合运营;有的是重新注入资产,聘请团队,提升价值;也可以非控股权收购;按行业角度看,可以横向并购,也可以纵向并购。跨国并购相信也会成未来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万达收购AMC院线100%的股权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未来的并购市场会越来越精彩,要培育几个国际级的大型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整合资源,兼并收购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上海证券报:早年学习历史学,硕士时的研究方向是《方志学与乾嘉学派》,之后却从金融行业一路走来,在投行、并购、直投基金领域均有建树。历史研究的训练是否在投资生涯中为您提供了帮助?

    张赛美: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读大学时选择了历史专业。我是华师大历史系77级的学生,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我们班级里年龄相差最大的有十几岁,这批人对学习的渴望是后人很难想象的。当时的大学是真正的通识教育,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直到今天大家谈起77、78级的毕业生,无论是勤奋还是优秀仍是首屈一指的。之后考入复旦历史系读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经济史,转入经济领域。不过,我的“根”在文史领域上。历史学是所有学科的起点,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教会了我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冷静、客观、独立思考的头脑,以及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券商直投基金有多重竞争力

    上海证券报:券商直投基金的开放度正在逐步放大,本月出台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显示,今后将转为事后备案管理,投资范围也扩大到与股权相关的债券及其他投资基金等。作为第一支获批的券商直投基金,您如何看待这个领域的发展?

    张赛美:《规范》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券商直投业务投资方式,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备案制的设计非常合理,符合这一业务的市场化发展需求。投资范围的扩大,让我们在投资阶段的选择上更加自由。

    对于股权投资业务来说,投资者获取的是成长性溢价,成长性溢价是通过企业的不断成长所带来的。我们希望通过投资,不仅给企业带去资金,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整合产业链,为公司发展提供各类金融工具,从而使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我们的投资更多的关注成长型企业,投资阶段也会适当提前。《规范》出台,对整个行业的有序竞争是好事。

    上海证券报:券商直投基金与一般PE相比,其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张赛美:PE行业是一个没有牌照、没有围墙的行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个市场上,我非常看好券商直投这个队伍。券商人才储备丰富,从业者素质普遍较高,市场意识都很强,如果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做得更好,成长空间广阔。

    海通高层对直投业务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作为证券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是我们的职责,资产管理就是金融服务,做好直投业务的资产管理,是总公司长期以来的目标。目前在券商系的直投业务领域,海通是走在了行业的前面,无论是开始从事此项业务的时间,还是目前管理的规模,都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我们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中比产业基金,是中国第一家规范的、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成为PE市场上的品牌;除此在开元旗下,已成立了三家基金。我们希望能够始终走在市场前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