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海外投资带来挑战。
2,各经济体差异扩大。俄罗斯与乌克兰局势和油价走势,是令人担忧的风险点。
3,总体需做好投后的积极管理和风险管理,尤其需关注汇率风险。
图片说明: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
全球经济正步入“弱增长、大分化”的新常态,尽管一些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已经有所显现,但整体来看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给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海外投资带来挑战。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丁学东在接受腾讯财经《资本论》专访时称,未来很可能面临一个各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差异化”、结构性问题和社会矛盾“固态化”、地缘政治扰动“长期化”和金融市场 大幅波动“常态化”的新阶段。
“2008年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传染至欧洲,波及到新兴市场;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再到现阶段的社会和地缘政治动荡,危机的传播和影响的渗透还在继续发酵。例如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复兴、以及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新的增长模式尚不巩固。”丁学东认为,全球经济短期内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难度巨大。
2015年,各经济体基本面和金融市场的表现、各国增长模式和驱动力、宏观经济政策、社会贫富差距等方面的差异在扩大,这给全球化进程和政策应对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国际话语权也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一边是IMF改革进程和WTO的多边贸易谈判停滞,另一边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各种多双边贸易和投资制度性安排纷纷涌现。
中国:2015年经济增速不低于7.0%
腾讯财经《资本论》:对2015年中国经济的看法是什么?
丁学东: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在7.4%,政府的增速目标是7.5%左右,基本符合预期。今年,一些投行机构预计中国经济增速会“破7”,步入“6”时代。相比之下,我对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对乐观。尽管中国经济依然受到局部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以及潜在增长率下滑等因素的拖累,经济增速可能出现小幅回落,但不会低于7.0%的增速水平。
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当前的就业形势是比较稳定的,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但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实现控风险、促改革和稳增长三者的有机平衡,那么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还是必要的。
只有政策得当,我们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从全球来看,即便是7.0%的增速水平,依然是很高的。
腾讯财经《资本论》:具体的考量的因素是什么?
丁学东:有几点具体考虑:
一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在持续改善,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消费对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2014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再一次超过工业,第三产业的增速继续领先。居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收入分配结构不断优化。
二是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例如,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十分明显;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不断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
三是民间投资和创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去年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13.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8.3%,比全部投资增速快2.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7%;其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长25.1%,比全部投资增速快9个百分点。随着今年市场和行业的准入进一步放开、国企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及公私合营(PPP)的启动,预计民间投资还会提速。
四是改革红利逐步释放,市场信心不断增强。2015年是改革提速和重点领域改革实现突破的关键一年,更多的体制机制束缚将被打破,市场信心有望得到进一步提振。
五是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和新机制逐步形成。中韩、中澳自贸区进入实施阶段,“一路一带”建设得到周边国家的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多边投融资合作平台相继出台。这些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技术、设备、产品和产能“走出去”,还会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创造更多共赢的发展机会。
美国:加息将强化经济复苏预期
腾讯财经《资本论》:美国经济有何亮点?
丁学东:美国经济在去年二、三季度环比年化增速达到4.6%和5.0%,为金融危机以来最高水平。总体看,美国经济处于良性复苏的轨道上。这主要得益于私人部门基本完成去杠杆,资产价格上涨的财富效应支撑了私人消费,企业投资温和走强等因素。
当前,美国经济最大的亮点是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改善。去年美国的月均新增非农就业大约24.6万人,12月失业率降至5.6%,已十分接近美联储5.2%-5.6%的长期预期水平。
美联储加息将会进一步强化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的积极预期,预计会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带动美元进一步升值,同时美联储加息将会缩小美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利差,导致大规模的资本回流美国。国际油价也会因此进一步承压,新兴经济体将面临本币贬值、资本外流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大宗商品出口国,比较依赖外部融资的经济体,以及基本面偏弱、结构调整缓慢的国家,会受到明显冲击。
腾讯财经《资本论》:美国经济未来有何挑战?
丁学东:下一阶段,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风险包括:
一是政策风险。主要是对加息时点、幅度、节奏的把握,与市场的沟通以及与其他经济体的政策配合。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产生显著的负面溢出效应,不利于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最后也难免波及自身。
二是投资复苏能否持续。近期企业投资温和走强的重要贡献来自页岩油气相关行业,如果油价持续下跌并长期保持低位,将对相关企业资本支出形成拖累。
三是一些潜在的金融风险。长时间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扭曲了某些风险资产价格和资金配置,一些领域已经出现了过度承担风险的苗头。
四是能否切实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据美国商会预测,2013-2030年,美国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务这三大基础设施领域潜在的投资需求,合计高达8.2万亿美元。考虑到不断增加的养老和医保等支出制约,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要私人资本的参与。
此外,随着共和党掌控两院,“府会”之争加剧的局面,也将增加美国今明两年政策走向的不确定性。
欧洲:基础设施投资是亮点
腾讯财经《资本论》:未来欧元区经济走势如何?
丁学东:去年前三个季度,受财政整顿拖累减弱,居民消费得到改善等因素提振,欧元区经济出现了小幅反弹,经济同比增长了0.9%。
但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影响力欧元区的市场信心,对投资和出口都形成了拖累,经济增长再次陷入停滞。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也进一步加大了欧元区的通缩风险,不仅对消费和投资形成抑制,还会增加成员国的债务负担。总体来看,欧元区经济形势疲软,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可能长期化,对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从积极的一面看,欧元区成员国在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边缘国家已经处在持续性财政整顿的良性轨道上。尽管如此,欧元区一体化进程以及问题成员国的结构性改革仍然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
腾讯财经《资本论》:欧洲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丁学东:从短期来看,欧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有助于欧元区稳增长;从长期来看,各国仍要加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但如何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目标,在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同时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扭转通缩局面,我认为关键是靠投资。
目前的一个亮点是,欧盟提出了“连接欧洲计划”,来加强欧洲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去年年底,欧委会又公布了“容克投资计划”。由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EIB)出资设立欧洲战略投资基金,计划通过融资担保、吸引私人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撬动3150亿欧元的投资,主要投向宽带网建设、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等领域。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欧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融资问题。如果欧盟及各成员国能借此机会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对促进增长、提升竞争力和创造就业大有裨益。
两大风险:低油价和地缘因素
腾讯财经《资本论》:油价持续低迷是个好消息么?
丁学东:短期内,低油价对提振全球经济增长,总体上看是有利的,但对各主要经济体的影响会不同。
对一些能源消费大国,例如美国、中国,低油价将有助于促进本国消费,降低能源进口成本;对一些高通胀的新兴经济体,譬如印度,油价下跌还有助于抑制通胀,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灵活性;但对一些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油价的持续走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油价长期低迷将会导致这些国家的财政和国际收支出现恶化,甚至可能出现国际收支危机。中投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有不少国家的产油成本高于50美元每桶,很多依赖石油生产和出口的经济体,需要油价高于每桶100美元才能维持财政平衡,但目前国际油价不到50美元,甚至低于其产油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难有人独善其身。对欧元区而言,目前的通胀水平低于0.5%,油价持续低迷将加剧其输入性通缩压力,增加债务偿付成本,不利于欧洲经济复苏。即便对于美国,如果国际油价进一步走低,也会抑制其页岩油气行业健康发展。美国页岩油开发的边际成本平均在60-75美元/桶,只有国际油价保持在80-90美元/桶的水平之上,页岩油的开发才有利可图。
腾讯财经《资本论》:如何缓释地缘因素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丁学东: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地缘因素通常具有极高的不可预见性。全球布局的投资者,你所能做的大概有两点:
一是始终能保持比较审慎、严谨的投资态度和理念,尽量避免在高地缘风险的地区开展大规模投资。即便如此也很难预见到全部风险,形势变化之快往往超出你的想象。
二是在投资决策时,要对非经济因素风险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体系。特别是地缘风险,需要对投资目的地的政治、社会、民族、历史文化等诸多维度进行综合考量。
现阶段,我认为最令人担忧的风险点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与之相关的是国际油价走势,这背后也能看到一些地缘政治博弈的痕迹,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市场动荡。
投资者要密切跟踪局势变化,做好投后的积极管理和风险评估,尤其是关注汇率风险,必要的时候要提早考虑投资退出安排或汇率风险的对冲操作。